原來是他們用愛在耕種 埔里生機之旅
2012-10-01・產品故事
文/楊連貴 圖/許秀嬌
七月二十八日,艷陽高照的早晨,我們踏上「埔里生機之旅」。聽說李秋涼老師住在偏高、偏遠、偏安靜的埔里山腰;人煙稀少、空氣新鮮、鳥語花香,所以遊覽車是進不去的。因此,感謝三民站長寶猜及文綺的協調幫忙,我們一行人八台車順利成行。沿路果然居民越來越少,路徑也單一窄小,兩旁山側則綿延開闊,而山林野花的清香也越發舒爽,讓我想起小時候鄉村的味道。
▲茭白筍喜歡水源充足、日光溫暖的栽種環境,而水面上的浮萍則有調節溫度的功能。
第一次拜訪李老師居所,門邊標示著「愛德園文教基金會」,原來李老師抗癌成功的經歷促使她立下宏願走上自然飲食之路,成為健康飲食推手,成立基金會造福更多人。她秉持著「寧願做死,也不願病死」的信念,加上很多共同理念者的支持,「信望愛圓緣園」便在埔里誕生了。
李老師總是讓人意外。首先,高齡七十的她看起來很年輕,個頭嬌小看似柔弱卻活力十足,說起話來口齒清晰且生動風趣,一點也不老弱!大家齊坐望德教室,聚精會神聆聽老師指導,除了生機飲食現場教做,還穿插了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先生的訪談及李老師的電視訪問。原來柯林頓先生晚年也有心血管疾病的問題,於是開始調整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終於找回了健康。李老師的分享中,有句話很有意思,「快一點,慢慢來」,雖是源自長輩的教導,個人聽來各有不同解讀—去問問你週遭的人,會有許多不同答案,相當有趣!
▲受颱風影響而捲曲的茄子。
享受農友的熱情招待
中午,李老師與志工們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美味的素食餐點。餐畢稍作休息,有幾位師兄帶我們再往更高處去拜訪「愛玉子」。走上更小、更陡的小徑,一路驚呼,來到「高林農場」,一位熱心小師父耐心為我們介紹愛玉。愛玉生長在海拔一千至一千八百公尺山區,屬於桑科榕屬的常綠攀緣植物,藉氣根攀附於樹幹或岩石上,雌雄異株、隱頭花序,授粉則須愛玉小蜂幫忙。種子加開水搓洗可洗出果膠凝結成愛玉凍,高纖低脂,消暑解渴又養顏美容。感謝這次的探訪,否則我一直以為愛玉是長在樹上呢!種愛玉的幾位師父也很認同主婦聯盟的理念,向合作社組班了。
▲愛玉的果實。
下一站,我們拜訪了農友林碧龍先生及王三峻先生。林碧龍以前從事搭建鷹架工作,因工作太繁忙以致肝臟不好,轉而務農。因為慣行農法施用農藥會危害身體,他很有智慧地選擇了有機栽培;雖然總被其他使用慣行農法的農友取笑,他卻認為賺回健康更重要,而且還能結識這群婆婆媽媽贏得更多友誼。由於颱風剛過,百香果嚴重落果,茄子也多數蜷曲,雖然如此,林碧龍夫婦二人依然準備了香甜冰涼的百香果汁盛情招待我們,真是太感謝了。
最後來到了農友王三峻先生的茭白筍田,雖然還未達採摘時期,他還是很熱情地介紹茭白筍的特性及生態。第一次看見長在田裡的茭白筍,好長、好漂亮的草呀!縱橫排列整齊,一束一束、挺直而在上端展開堅毅的冠羽,好似那東洋風的藝術插花!原來素有「美人腿」之稱的茭白筍,喜歡水源充足、日光溫暖、溫度介於十五至二十五度最佳,而水面上的浮萍則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埔里地區氣候適中,天然地下泉水豐富,春天能提高地溫,夏季能降低地溫,非常適合黑穗菌的生長,由於黑穗菌能與茭白筍共生,有了它茭白筍的基部才能澎大,像美人腿一般;且一年可收兩期,分別是清明後、中秋前,而平地僅能採收一期。看到它原來的長相、身高,我更愛茭白筍了。王大哥準備了一大鍋紅棗銀耳湯招待我們,我又再次感受到這群生產者的真心、熱誠,你們真是太可愛了。
▲大夥兒在茭白筍田區來個大合照,為一整天的參訪行程劃下句點。
美好蔬食人生
李秋涼老師罹癌至今走過二十多年歲月,我在她身上看到一個必要且很棒的特質: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生機飲食強調五榖蔬果的重要性:少食肉類,減少地球碳排放量;多食蔬果等於涵養地球呼吸,而最大的獲益,是我們的子子孫孫能安居樂業在這塊淨土上。所以李老師用推廣蔬食的善念延續了她的人生,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先生也用蔬食換回健康。
這次的生機飲食之旅有六位新入社社員第一次參加,他們都很喜歡這樣與生產者面對面的親近與了解,其中有位新社員還報名參加解說員課程呢!不論你是生產者或消費者,因著對家人、親朋好友,乃至對大地的愛,我們聚在這裡,用積極正向的心,一起努力,為每一個美好的明天加油!(作者:中社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