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產地見學】種植物好過種房子,支持在地農產

2017-07-19・社內大小事

▲餐御宴創辦人周淑禎與社員、職員合影留念

文/三鶯站站長羅靜宜

這次參訪活動第一位拜訪的對象,是為合作社生產月餅的生產者-餐御宴。
由於曾在今年端午節前夕邀請過創辦人周淑楨周姊到站所做過生產者面對面活動,所以對周姊堅持採用無添加、契作、本土的食材,以及全力配合主婦聯盟研發生產健康、友善環境的產品的認真態度,早已留下深刻的印象。

周姊說:「種植物好過種房子」。為了提高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她採用較難處理的本土小麥為原料;在花蓮契作農田,生產有機米食;她也以契作的大甲芋頭,製作合作社今年中秋節的芋頭酥;用本土的黑豆及無農藥殘留的鴨蛋黃,製作真材食料、全台唯一的黑豆蛋黃酥。
餐御宴雖然只是一家食品公司,但他們把提供健康安心的產品放在獲利之前,以行動支持本土農業的經營方式和理念,實在值得更多人的肯定和讚賞。



 

另外是拜訪兩位網紋洋香瓜的生產者-苗栗三義的張恆賓及彰化埔鹽的陳慶輝。
到訪之前,期待看到的是像電視裡即將豐收時瓜田的景象,但汗流浹背、熱到快熔化地到了現場才了解,由於氣候的急遽變遷,連續豪雨造成淹水、氣溫過高影響作物生長,使得原本預期要採收的洋香瓜,因果蠅暴增、植株變弱產生病變,不是全部心力付諸流水,完全無法收成(張恆賓一棟溫室種植500顆,收穫0顆),就是連一半的良率都達不到(陳慶輝種2千顆,預計僅可採收幾百顆)。

同樣的理由也使農場裡的其他農作物,欠收或根本不能收。再加上人力嚴重不足,即使兩位農友有心栽種,在沒有人願意加入的情況下,也只能望田興嘆,或把每次的栽種都當成賭注一般,跟老天爺拼搏。
這次的參訪,親眼見證到在台灣當農民的不易和辛苦,在一切血本無歸的時候,產地之旅成了「慘」地之旅。得過神農獎的陳慶輝輕描淡寫地說,「這就是農民的宿命...我是沒什麼關係,因為我已經習慣這種狀態了...」。每字每句說起來輕鬆,但聽在心裡,卻有如千斤沈重。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