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學習,漸漸改變
2016-07-05・社內大小事
文·攝影/曾怡陵·北南分社社員
▲2005 年3 月19 日,主婦聯盟合作社舉辦果農大會,安排戶外參訪,林碧霞博士與生產者們到苗栗卓蘭參觀水平整枝的高接梨園,彼此交流學習。(攝影/施宏昇)
「日本姊妹會( 生活俱樂部生協)聽到共同購買的產品配送從蔬菜開始,曾驚呼:『妳們好厲害,蔬菜好麻煩,怎麼會從最困難的地方開始! 』」智立勞動合作社1理事主席翁美川說,乾貨比較簡單,只要處理分裝工作,而蔬菜則容易產生耗損問題。之所以從蔬菜開始,與林碧霞博士在農業上的專業態度,以及對這塊土地的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從最麻煩的蔬果開始
眼見化學農藥和肥料的濫用,土壤酸化問題越趨嚴重,林碧霞博士開始運用共同購買的力量,說服農友善待土地。然而過程並不順利,許多老農一生耕作,對於她這樣一個年輕女子的建議總不以為然,也擔心收成不好影響生計怎麼辦?
1995年,為了解決臺北三芝人口外移、社區老化的問題,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開始在此進行社區總體營造,林碧霞博士想著或許就從那裡開始,集結消費力照顧當地老農。除了協助銷售,也設立理貨機制,解決當地勞動力缺乏、無法分裝蔬菜的問題。
臺北士林的北區共同購買中心成立蔬菜班,固定每週配送「一籃菜」,三芝農友所有的作物都會配入一籃菜,或製成加工品。她義務教導農友愛惜土地的種植方式,專業、沒有學者架子、溫柔的性情,讓她時常成為農友請益的對象。隨著共同購買漸漸擴大對農友的支持,配合農友越來越多,演變成今日豐富多元的一籃菜樣貌。
努力終於開花結果,盛產又是煩惱的開始,但這群媽媽們樂在其中。蔬菜盛產時,為了延長食材保存期限,最先想到的是直接冷凍儲存,但這樣不夠。林碧霞博士帶入殺菁的觀念─可以降低或抑制食材酵素和微生物,殺菁後再冷凍,讓食材效期延長一年以上,爭取製作加工品的時間,減少食物浪費。
「有一年種得非常好,那個大白菜多棒,瓠瓜多美! 」翁美川至今回想,眼神仍閃耀著光采。「為了不要讓他們損失太多,我們做了泡菜,瓠瓜曬太陽做瓠瓜絲,嘗試學這些東西。農友好辛苦種出來,我們會想辦法幫忙消耗掉,一直想要做點什麼,其實也蠻好玩的。」
高麗菜盛產,就做泡菜;小黃瓜太多,就醃製酸黃瓜;而供應至今的義大利麵醬,也是番茄過盛時的靈感。過盛食材,有時候不能只有一個解方。以高麗菜來說,醃製泡菜常叫好不叫座,最後媽媽們還得自己想辦法處理,「我們後來拿來炒肉絲,發現也非常好吃! 」但高麗菜的量往往很大,並不是自己努力就可以利用完,在彼此腦力激盪下,又誕生了高麗菜水餃。翁美川說,林碧霞博士就像個媽媽,看到蔬果賣不完、過熟了會覺得可惜,總提出許多點子。對農友和食物的珍惜,串起媽媽們的向心力,也督促每個人邊做邊學,跳出舒適圈,變化出無限可能。
妳不會,我來教妳!
某一年柚子過盛,開啟了翁美川製作果醬之路。「碧霞曾說,其實我們臺灣的水果很棒,風味很好,真的是一個寶島。可是為什麼沒有自己做果醬?美川,我們來做果醬! 」早年臺灣人對果醬的記憶,不是色澤鮮豔、口感似果凍的「自由神果醬」,就是國外進口的高級果醬。翁美川告訴林碧霞博士, 她不是學這個的,不會做,林碧霞博士馬上爽朗地說:「我來教妳呀! 」一句簡單的話,帶來實踐的力量。
從柚子果醬開始,翁美川學到果醬基本製作方式,而後順著產季和想像力開展多款品項,「碧霞給我一個概念,酸的水果做出來的果醬是好吃的。」至今翁美川仍依循這個準則,用鳳梨、橘子、梅子、洛神等酸味突出的食材變化口味。
▲共同購買時期,媽媽們用白色塑膠罐分裝茶籽粉、核果零食,為了不製造垃圾、鼓勵回收,退空罐可拿回15 元。翁美川至今仍珍惜地保留這些塑膠罐。
此外,其他如介面活性劑、核果營養等相關產品知識,也來自林碧霞博士。跟著她,媽媽們開始認識友善環境的洗劑「茶籽粉」;在那個對核果認識不深的年代, 她即開始倡導其好處:「核果有很多種,一天抓一把,吃一點的話對身體很好。」翁美川猶記得20多年前,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許多媽媽們會利用先生在臺灣大學教授宿舍下面的空間, 分裝共同購買的茶籽粉、核果,「從她那邊學到很多,可以說是日積月累的,慢慢地學習,許多習慣漸漸改變。」
「我覺得她的心境,都是在為這塊土地。會關心土地,關心農友,那是打從內心裡面的關懷。妳聽她說,妳會知,然後去行。我跟她的關係,是慢慢這樣子被感染、感動了! 」翁美川分享。從認同、感動開始,來自林碧霞博士的苦口婆心和溫柔堅定,也牽動了許多人的人生,持續為這塊土地奮鬥著。
備註
1 邱炘正。2016。〈老朋友·新夥伴:智立勞動合作社〉。《綠主張》月刊15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