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回收─如水桶接雨般簡單

2014-03-06・生活提案

文。圖/陳怡如

▲李旭登時時關心雨水回收系統的使用狀況。

宜蘭社員李旭登,綽號氧化鐵,蓄著平頭,說話爽朗逗趣,他創立「氧化鐵工作室」,推行居家雨水回收系統、廢油作肥皂、認養柚子樹等節能與環境保護行動,已有不少人親身參與其中。不只如此,李旭登還是一位全職農夫、煮夫與奶爸,以友善自然的方式種植五分地的水稻田,也管理一片柚子園區。居住在宜蘭這個一年有兩百多天下著雨的家鄉,他對水有著意義非凡的使命,在他的生活實踐中,無論是種樹或是友善耕作,都是為了滋養土地、保護水資源與涵養農業用水,李旭登說,「雨多的地方集水是理所當然,雨少的地方更要集!」

Exif_JPEG_PICTURE

▲宜蘭教養院內一景。

人人都可DIY的雨水回收系統

李旭登開始從事雨水回收系統推廣,源於二○一一年參加大亞綠集合「與河共生」計畫,以「自己可作的家用型雨水回收系統」、「讓雨水自動沖馬桶」提案獲獎,目前這套系統已研發進化到「鐵哥三.○版」。李旭登開設的雨水回收工作坊課程分為兩個主軸,一是概念介紹,引導思考為何要進行雨水回收。李旭登解釋,台灣民眾使用的自來水來自水庫,屬於集中供水,運輸較耗能,而採取分散式的供水系統,可以減少運輸成本,也能在地解決水災問題。目前的都市洪荒情況相當普遍,平時雨水不足,一旦暴雨來襲便淹水,政府開挖水溝,擴大水泥化現象,無助於水土保持, 也未能醫治病源。

工作坊的第二主軸是介紹雨水回收的原理與實作,李旭登自信地說明,鐵哥三.○版的成本不到五百元,不需使用耗材,也幾乎不會壞。反觀政府推動的雨水回收系統以國外進口的材料為主,花費百萬華而不實,不如補助每家每戶小額的雨水回收系統裝置經費。他在實作課中引導學員就上課地點的建築與環境,設計製作一套雨水回收系統。李旭登形容,工作坊的學員回家自行設置後,都像他的兒子一樣會很關心使用狀況,是否有不合用的情況,並探究原因為何,希望能解決使用者的難題,也藉此修正課程內容。他最高興的是看到學員的設計創意,「因為內化成自己的樣子才會使用它、愛惜它。」

以位於宜蘭教養院的雨水回收系統為例,擔任總務組長的郭錫銘參與了李旭登開設的工作坊,發揮他工程背景的長才,為教養院設計兩款雨水回收系統。李旭登強調,必須評估使用量與取用的方便性,再決定設置的位置與設計。設計方式之一,是利用雨撲滿水桶集水,雨水管連接至接近地面處並設置水龍頭,可在此接水澆灌周邊植物,郭錫銘胸有成竹地說,只要具備基本設計概念,便可以自己做,集水桶與水管材料費不超過五百元。若需要水電師傅代工,全部成本估計約二千五百元。

設計方式之二是在屋簷設置天溝,收集雨水沿著雨水管引入雨撲滿水塔中儲存。從這個水塔連接水管至辦公室內的洗手台與廁所,可供應五位辦公人員五個工作天的沖廁水量、洗手台用水量。因為雨撲滿水塔設置在較高位置,必須利用角鋼建造基座,因此裝置成本較高,材料費約兩千五百元,加上水電師傅的工資共約七千元。

Exif_JPEG_PICTURE

▲郭錫銘解釋設計概念:降雨初期收集到的雨水較污濁,因此必須操控水閥將初期收集的雨水排掉。

招募團隊提供專業服務

李旭登特別關切使用者無法持續利用的原因。現代人生活忙碌,最怕立意良善的系統在裝置之後,怠於維護而棄置不用。郭錫銘說明,後續的維護相當容易,尤其是使用頻率愈高,愈不須特別清潔。缺雨期是雨水回收系統的罩門,若在夏季更易孳生孑孓。面對這樣的情況,李旭登推薦工作坊學員也是公館站社員黃嘉琬的發想,她設計了自來水注入系統,如此一來,在缺乏雨水的期間,系統自動注入定量的自來水,便能繼續維持雨水回收系統的運作。經過多年推廣,李旭登的雨水回收系統已打響名號,合作社也曾請他為站所設置雨水回收系統。但是李旭登有更長遠的想法,他認為多數人需要的是雨水回收系統從設計到執行的全程代工,因此他希望招募一個團隊,給予技術指導,承接合作社設置雨水回收系統的專案。團隊針對每一個站所的特定條件設計不同的系統,長期積累下來的工夫,有朝一日便能組成一個合作事業體,提供平易近人的服務。(作者:宜蘭社員)

延伸閱讀

雨水回收工作坊

課程:安排三名講師專授雨水收集、儲流利用,進行一至二天的學習。

費用:每名學員學費約1200-1500元,共計招收10-20名學員。舉辦工作坊之單位則負擔學員設計裝置之材料費。

氧化鐵工作室的雨水回收資訊請詳 http://blog.xuite.net/hifly.jacklee/Fe2O3

原刊登於2014年3月126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