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農場在香港~以有機生活發展基金及綠田園基金為例
2012-03-31・生活提案
文.圖/莊俊彥
合作社提出教育農場概念後,即開始與少數農場展開初步合作,北部有菜菜子農場,南部則由嘉農酒莊配合設立了開心農場。但大家對於這樣的合作與執行,似乎都有著超現實的想像。為了讓教育農場較合乎現實,特前往香港參訪見學,希望對教育農場日後的規劃與設計有所助益。以下就香港之行所見、所學及所思,與大家分享。
香港有機生活發展基金(註一),位於新界元朗的河背村,約五年前開始經營有機教育農場,場地為承租地,面積約三、四分地,由於人力少,所以必須創造資源,將現有承租的農地,以一百平方尺為一單位的規劃,來租給喜愛耕種的消費者,目前約有六十個人固定承租耕作,半年租費用港幣一千一百三十六元,年租則為一千九百三十六元。
在農場入口有個小清洗區,這有點像是台灣宜蘭地區採蔥時的清洗區,在這裡不僅可以清洗蔬果,也是清洗鞋底與工具的地方;右側的工具房裡,鋤頭、水桶、肥料…等,都井然有序的整齊排列著,心想或許是人民教育方式的不同,要是在台灣這恐怕是亂七八糟的,或許是我想太多了,但有了這樣的借鏡,或許在台灣可拿來教育或警惕有心學農的人。
▲為了物盡其用,香港有機生活發展基金(SEED)的教育農場不求美觀,利用各式各樣的回收來做防蟲網
不止有機、也追求物盡其用
在種植蔬菜的畦上,有個以鐵絲網圍起來的堆肥區,其實是一個收集植株殘體、雜草等的集中區,安置方便收集快速,也讓農場感覺很清爽;農場推動是有機栽種,所以,農場內有著各式各樣的防蟲網,不講究材質不強調美觀,只要是可以利用的,就拿來利用,一來是環保概念,二來是物盡其用!
教育農場,重點就是做教育工作,所以,對於承租人的部份,是先上完所開課程後再承租,有點像合作社的入社前先聽說明會一樣。有了概念,後續的配合與管理就比較輕鬆,不管承租多久,肥料的施用一定不會過多,使用後的工具一定會清洗乾淨,然後將它擺放整齊,至於菜苗的部份,則以土拔苗的當季蔬菜為主,種多少拔多少,不會浪費也不會種的太密,而種子的部份,以內地中國來的F1雜交種為主;這裡也與弱勢團體合作,希望透過農場的耕作,讓這些人有更安詳快樂的心。
農地價格飆漲是一大隱憂
農場的用水部份,有河背水塘灌溉供水,所以,比較不擔心,要擔心的反而是農地的問題,因為,在香港農地本來就少,在加上市場機制,農地上也「種」起了農舍,農地價格大漲,有心要從事農業耕作的人,根本買不起,這點倒是跟台灣很像。耕地越來越少表示日後本土的糧食會越來越缺,只能依賴進口,而農地飆漲將會影響日後承租的問題。
自產自銷─綠田園基金農場
走進綠田園基金農場(註二)的一剎那,有著多年前到日本的感覺,隱身在樹林中的田野耕地,井然有序,種子、種苗、鋤頭、澆水器等,排的整整齊齊,田區乾乾淨淨。
有機農場的土地也是承租的,面積較SEED大了十倍左右,不僅是面積大,歷史也久,當然在規模上與管理上也較SEED來的好且經驗十足,而農場所生產的蔬果產品大部份在場內即銷售完畢。
場內的耕地分為農友區與體驗區,農友區的部份是給會員承租,每個承租會員都有編號,依編號看記錄即可知道加入的時間、承租面積與承租時段,而體驗區則有三天與一天的課程,其費用包含交通、教學及實作,這部份的套裝課程,可適用於忙祿的上班族或學校戶外教學課程或想體驗有機耕作的消費者。
硝酸鹽問題在香港也日受重視
場內也設置了堆肥區,分為自然堆肥區與液肥區,自然堆肥區主要材料以農場內的雜草、植株殘體、馬糞等,發酵期約三個月,即可供會員們使用。液肥區的部份則以花生麩水與海藻水二種單質肥料,浸泡發酵後使用,使用時需依比例稀釋,以免濃度太高而傷害到作物根部與植體。
在綠田園農場裡,不管是種子種苗區或工具區或肥料區甚至在耕作區,都會製作警示宣導的說明,請大家勿過度使用珍惜資源,適時、適當、適量蔬果才會長的健康又營養,而在此也很高興看到對硝酸鹽的提醒;警示宣導的說明是一個很不錯的做法,不僅可以提醒會員,也可以讓會員來告訴會員,自然而然形成一個教育與牽制行為,是值得學習的。另外,還有個實習耕作區裡,配合學校的課外教學內容,簡易的讓學生們知道並操作如何使用鋤頭?如何翻土?如何播種?如何施肥?如何種植?如何採收等等。
以實際行動清除基改木瓜
而綠田園目前一直在努力宣導基改木瓜的問題,因為清楚知道香港目前的進口木瓜有四到五成是基改,且當地居民所栽種的也是一樣,為了避免基改木瓜的污染問題,基金首先派人與當地居民村落溝通,希望提供免費且非基改的木瓜苗與現有種植的植株交換,居民若有認同拿了木瓜苗則需把已種的木瓜植株砍掉,不准續留,這樣的行動與精神是值得我們欽佩與學習▲的,如果是對的也是好的就應該付諸實行,不該短視近利。期待台灣與香港都能繼續努力!(作者:產品部專員)
▲井然有序的工具區,值得我們參考學習
註一:
香港有機生活發展基金(SEED:Sustainable Ecological Ethical Development Foundation)
前身為「香港有機農業協會」,於一九九九年由八個香港有機農場創立,致力推廣有機耕種及有機生活文化,提倡可永續經營的食物生產模式,關注食物安全,推動良知消費及企業社會責任,以促進人類健康及保育生態環境。
基金的工作包括舉辦香港第一個市區農墟、成立本地有機認證系統、舉辦耕種課程培育新一代有機農夫及提升本地有機生產技術等,讓市民享用健康無污染的食物,體會簡樸的有機生活。
註二:
綠田園基金
綠田園基金是一個非營利慈善團體,於一九九八年由一群關心現代農業、關心人類環境的人士組成。一直致力推廣有機耕種及綠色生活訊息,並發展適合本地情況的綠色教育活動。在粉嶺鶴藪村建立香港第一個有機教育農場。主要內容有:推動本地綠色教育、培訓本地有機人才、參與本地有機認證系統、支援建立社區園圃、香港第一個市區大型長者社區園圃、推動慢食文化、推廣生態旅遊活動及出版刊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