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部落經濟、傳承賽德克文化:山里社區合作社

2018-04-01・合作聯合國

文/王翠菱.國立東華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經理 圖片/國立東華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


▲藍天白雲、豐坪溪的曲流、田間山豬的掘痕……的日常,讓從都會來的朋友充滿驚嘆!

走進山里

山里部落是花蓮縣賽德克族群人最集中的部落, 位在花蓮縣卓溪鄉。由台九線二八一.五公里處轉進中央山脈,開車約十五分鐘可抵達。部落群山環繞,豐坪溪流穿其中,將部落區隔成下村、西包兩個部分。部落周邊可見山羌、山豬的活動痕跡或聽見其叫聲,螢火蟲季節有群聚飛舞的螢光點點,仍保有多樣的自然生態環境。

文化特色方面,部落因為地理位置的區隔,與外界交流較少,因此仍保留其傳統特色。在賽德克族的文化工藝中,男性製作工具、弓箭、獵具、口簧琴、藤編;女性則負責織布─不是為了交易買賣,而是作為出嫁女兒的嫁妝。

▲在賽德克的傳統中,婦女是為了準備女兒的「嫁妝」而織布,讓出嫁的女兒可以帶上幾十件pala(用傳統地織機織的布)到夫家,藉由織布表達對女兒無限的愛。(山里社區合作社提供)

為推動部落經濟成立合作社

山里部落以一級產業為主,現有的農作物包括苦茶樹、梅子、稻米及少量的火龍果、咖啡、筆柿、香蕉、枇杷等。由於一級產業的收入不穩定,也使得族人必須離鄉外出謀職、打零工,才能維持生計。目前部落有一百八十三戶,實際居住人數僅約二百人,以六十歲以上、十九歲以下的老幼人口佔多數,青壯年大多離開部落到外地就業。

二○一五年底,在國家發展委員會六級化產業輔導中心的協助下,族人認為部落產業必須將一、二、三級產業作有效的整合與加值,才能提高一級產業的經濟價值。因此,以部落會議主席、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產銷班班長及苦茶油產銷班第三班為主的成員,共同發起組成「有限責任花蓮縣山里原住民社區合作社」(簡稱山里社區合作社),做為部落推動經濟的窗口。部落成立合作社的過程中,族人討論的共同想法包括:

「合作社向班員收購產品時,可以即時發放錢給班員,並可由合作社進行其他加工,販售後還是合作社擁有,不會被廠商賺走;最終目的希望可以成立加工廠,自行榨油、包裝、販售,未來可收購卓溪其他地方苦茶籽來榨油,增加合作社收入。」

「合作社可收購其他村落好的產品,如立山部落稻米等……售,成立自家品牌;可透過合作社發展部落優勢,絕佳的自然環境,體驗在地工寮活動等;協助利用外地觀光資源,整合當地部落老人、小孩,例如買老人種的菜、蓋食堂讓小孩一起吃飯等;成立合作社將部落發展起來,可增加年輕人回鄉動力。」(2015/02/15 產銷班會議紀錄)

對於合作社的成立,也有許多的理想性:

一、能自行生產整合,自行獲利。

二、合作社可收購其他產品進行加工、販售並獲利。

三、人人皆為老闆, 獲利公平分配,避免不必要的剝削。

(2015/02/15 產銷班會議紀錄)

山里部落體驗行程

合作社業務除了農產產銷之外,將文化的發展與傳承列為優先工作,規劃發展學習型經濟,納入文化導覽、文化傳承教育、生態體驗、環境教育等內容,推出不同主題的體驗行程。利用復育完成的三分地苧麻園,將苧麻抽絲編織的十四道工序規劃為「織女體驗學習課程」,以部落長者為業師,指導學員將苧麻的種植、加工(苧麻抽絲)、編織體驗教育整合為一,增加農民與編織者的經濟收入,吸引年輕人學習傳統編織技藝。

▲復種傳統的苧麻品種、結合生產及文化體驗,不僅復興傳統編織技藝,更意味著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的重新連結。

另一受歡迎的體驗行程是「探索山里」,由部落獵人徐福田帶隊,經山里的獵徑步道,觀察山豬、山羌的活動痕跡,來到大果油茶、咖啡等作物的種植園區,了解作物田間種植的情況,由烏龜山俯瞰豐坪溪曲流景觀,再回到部落拜訪織娘,讓民眾透過體驗活動深入認識部落生態文化。

合作社小檔案

成立時間|2016年9月完成登記

社員數|14人

股金|新台幣30萬元

提供服務|

1.探索山里體驗遊程(獵人、織女、部落)

2.賽德克風味餐

3.單品農產銷售

洽詢|

理事主席王碧雪 TEL:0988-978717

或監事主席謝秋生 TEL:0910-552744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