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蘭,讓我們一起「合作找幸福」

2017-07-01・合作聯合國

文/夏靜漪.第六屆社員代表 攝影/楊蕙雯

▲感謝所有夥伴一起參與,明年再一起合作找幸福!

二○一六年宜蘭場「合作找幸福」,一開始即定調為培力在地社員及理念相同的夥伴組織投入合作運動。因此,宜蘭地區營運與宜蘭共學團成員,在兩場初、進階工作坊之後,決定共同攜手,籌組「合作.共學」小組,除了定期開會,持續深化合作經濟在宜蘭的推動及實踐, 對於二○一七「合作找幸福」的規劃,期望從實務面著手,企圖解決合作組織運作所面臨的問題切入。

在地區社員的互動中,發現在這樣一個由許許多多個人組成的團體,「合作」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一個人、一張嘴就會多一個意見,面對意見相左時到底要聽誰的?民主不是用「嘴巴說」、「鍵盤說」,「民主」揭櫫為合作社基本價值之一,在團隊運作吐納的節奏中無所不在。因此,也成為我們第一個想要探究的課題。

在宜蘭,讓我們一起「合作找幸福」 (1)

▲審議民主的「大風吹」怎麼玩?

合作社的民主治理

太陽花學運之後,審議式民主、公民參與、參與式預算⋯等名詞,不斷出現在公共政策的討論上,似乎成了政治菁英、進步青年的專屬語言,然而卻也總是慣性的脫離一般常民生活的軌道。去年有機會聽到東吳大學陳俊宏老師的演講,分享了許多國際上審議民主的案例,包括:南非曼德拉總統上台制定南非新憲、冰島人民制憲、加拿大選舉制度的修正等。原來審議民主的精神就是用─每個人都可以理解的語言,談大家關心的公共事務。而審議民主最核心的概念其實是在促進社會團結,「團結」也正是合作社的基本價值之一。

「合作社」作為一個公民社會的縮影,關於合作社的「民主」,沒有人會懷疑「一人一票」這項羅虛戴爾原則,然而賴羅博士在《公元二千年的合作社》特別提醒,這只是合作社民主的一個層面而已,「民主」應該要在許多地方被實踐出來,包括落實僱員的民主精神、社員的資訊公開等,真實體現在合作組織與運作上─「民主, 並不一定要每個人都同意,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參與。」(林提曼Eduard C. Lindeman)

宜蘭地區邁入第六年的「合作找幸福」,希望能陪伴大家一起學習合作社的民主課題:打開耳朵、積極聆聽、相互理解、更多包容。回應地區社員對於「地產地消」、「分社自立」的殷盼,為下一階段的行動預備能量。

活動籌備與現場觀察

這次審議民主工作坊的籌備,醞釀了整整半年。從一開始設定兩天的工作坊,以地區推動「參與式驗證」來操作審議民主工具,到最後定調為「認識審議民主」的初階工作坊,之間轉折很大。而對於活動主責人來說,最辛苦並不是計畫與籌備,而是有沒有人報名?因此為何而辦?為誰而辦?活動後續的行動?總像鬼魅般,不時在籌備的過程中出沒,不堪其擾!

一整天的工作坊,為合作社的民主操作打開了另一扇窗。對於我們所「共有」的合作組織,在社員平等參與的過程,如何融入審議民主的精神?讓更多人願意聆聽、參詳( 臺語),透過「知情討論、互相說理、形成結論」的程序原則,開啟對話。對話與溝通不是為了說服、而是為了互相理解、求同存異。

另外, 許多夥伴對於工具的演練,無法直接以主婦聯盟合作社內部的議題進行操作,深以為憾。但透過這個過程,也為下一階段的行動及培力找到線索。活動之後,宜蘭地區營運委員陳明色的回饋是,她聽到「求同存異」,突然瞥見在她身上那個楚河漢界的國族框架,溫柔了許多。感謝許多夥伴,在活動之後給予宜蘭場許多的回饋和協助, 希望明年再一起「合作找幸福」!

在宜蘭,我們繼續一起「合作找幸福」!

也許是這幾年臺灣社會頻繁的食安風暴,吸引許多純粹只想購買安心食材的社員加入,不理解合作人的基本價值,對待合作社,也以一般消費者的姿態要求相應的服務,造成許多第一線工作人員、志工的困擾。合作社的基礎來自於「共同需要」,在共同意願下一起團結行動。我們的確常常聽到社員的抱怨,以為把問題丟給組織,就是社員的職責,卻看不到作為「共有」者的主人,對於一起解決問題「共同意願」的承擔。值得深究的是,組織是否也只把社員當成顧客?當我們一直著眼在合作社的利用額下降、入社社員數趨緩等數據迷思中,價值差異化也許才是合作組織永續發展的核心議題。

從去年合作找幸福之後,我們思索透過合作經濟模式,能否解決地區社員長期關注合作社包材減量問題?面對全球各地興起的「在地食物」運動,鼓勵人們重新看見「在地化」與「社群」,也激勵我們在社區( 內城社區)蹲點,以推動「在地食物」為核心,開啟對話之窗。延伸思考,在「社區」尺度復興「地產地消」、「自給自足」,是否成為面對極端氣候風險治理的在地實踐?每一年的「合作找幸福」,都為我們推動合作事業的未來,勾勒更清晰的願景!

在宜蘭,讓我們一起「合作找幸福」 (3)

▲兩人一組「你聽我說」,學習如何積極聆聽?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