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All in one 啟動部落的共好力量 專訪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理事主席林依瑩
2024-08-12・合作聯合國
文/蘇心薇 圖片/伯拉罕
於2016年卸任臺中副市長後,林依瑩沒有回到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當執行長, 而是選擇從第一線居服員開始,甚至成立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我在副市長任內,因為太喜歡和平區博屋瑪原住民實驗小學的理念,所以全家搬到達觀部落居住。後來小孩也適應得不錯,為了陪伴他們,想說我就來當居服員,而且第一線的陪伴與經驗都是我喜歡和需要的」依瑩談起初衷,裡頭有她對部落深深的喜愛和投入。「伯拉罕」由泰雅語Plahan翻譯而來,意思是烤火、互助、興旺,並期許成為部落的區域核心,串連照顧與社區相關資源,讓部落就像一個大家庭。依瑩舉例,逾四十年傳統的泰雅族北勢群五校聯合運動會進行時,即使是坐著輪椅的失能八級老奶奶也能參與其中(長照依失能程度,分為二至八級,數字越大越為嚴重);又或者,居服員多是在地人,彼此能以泰雅族語聊天因而倍感親切,不覺得自己生病就與世隔絕,豐富的生活設計,讓長者成為不被遺落的人。
長照All in one V.S 長照2.0
依瑩說,過去在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工作時,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在做長照,但現有的長照運作模式有很多實際使用上的困難,那時就萌生All in one 的想法,只是後來被延攬進臺中市府團隊,沒機會進一步落實想法。在伯拉罕的部落實驗裡,以「用24小時居服,終結24小時長照」的概念為個案設計專屬的照顧計畫,顯然獲得了相當的成效。林伯山爺爺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秋天時他患了流感,病情一路急轉直下,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被醫生建議開刀氣切,然後從普通病房、加護病房,一路住到護理之家,時間長達一年之久。「不想活了」是林爺爺在病榻中插著鼻胃管不能言語時寫下的心情。認為長照的起點是從醫院開始的依瑩,結合居醫團隊的評估與照護資源,以及在地族人24小時混班制計畫,把林爺爺接回部落。然後奇蹟發生了,一週後林爺爺拿掉了鼻胃管,改成自行進食,四個月後失能程度從八級降至二級。
如果要談長照All in one和長照2.0有什麼不同?透過這個例子可以清楚知道,長照All in one透過居醫、居服、社工、跨專業整合,尤其「部落文化」成為長者堅強且可靠的後盾,把他們的身心靈都承接住,使其再次回到日常的軌道。
環境空間的美學力量
美學看似沒有實用性,但是它在精神深處濡染的作用卻不可小覷。最初,有一位老奶奶因為長期臥床,很希望能看到房間內掛上十字架,於是伯拉罕團隊便為她找尋適當的擺放空間。尋找空間的過程,也就順勢調整了居家格局。調整過後,除了十字架擺放在目光易見之處,整個屋子也更為舒適清爽,連老奶奶的孫子都說好像民宿,變得很喜歡來走動,還說要找同學來看。這只是部落裡的一個小例子。在整體上,伯拉罕共生基地就是部落的大客廳,這個大客廳讓族人都能來此自由交流;還有部落生活美術館,重現族人對土地的善意,以及享受生活的雅緻情趣,其他像是泰雅工坊、全齡香草菜園、友雞生活館等,皆具體展現基地的「心美學」。
友雞生活串起人與土地的良善
與「食二糧」的友雞合作,始於聽了創辦人的一場演講。依瑩發現部落經濟狀況普遍貧窮,若每個月能透過販賣雞蛋有些收入,對長者來說益處很大;加上部落環境能提供雞隻放牧的活動空間大,產蛋率常高達九成。現在部落養的雞加起來大概有400多隻雞,依瑩笑說,她們家就養了15隻,昨天女兒才剛撿了14顆雞蛋。在這裡,人和雞和生活是緊密連在一起的。對長者來說,放牧雞隻的過程,也得到了陪伴與療癒。像是餵食非基改的穀物飼料、清潔、撿雞蛋的過程,都是賦能的一部分;食用環境友善的雞蛋,也補充了身體所需的蛋白質。部落青年還把雞蛋做成蛋捲販售,增加青年返鄉的就業機會。最後,收入的盈餘則投入公益晚餐照顧弱勢長者。一顆蛋,創造無價的循環幸福經濟。
如果要說伯拉罕和一般長照機構有什麼不同?依瑩提到,長照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環就是「文化照顧」。當你以人為本做服務時,你就能明白,人不能脫離群體生活,孺養一個人並不只是生理的滿足,那份幸福感需要的是被生活、被文化深深擁抱。在長者渴慕的眼眸裡,激勵著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的所有人不斷往前走,去整合、去創新、去突破。她說「當你把所有事都當一回事去做,時間一久就會累積,就能形成網絡」。Plahan,真的像把火炬,帶來光與熱,熾燒所有人的心。
從數字認識伯拉罕
曾服務年紀最大的居家者?
97歲
居服員年紀最小的?
23歲
曾服務居家者的住所最高海拔是?
梨山2000m
97歲
居服員年紀最小的?
23歲
曾服務居家者的住所最高海拔是?
梨山2000m
(首圖圖說:照片左2為林依瑩、左3持助行器者為林伯山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