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原礦—愛玉

2019-08-01・傳承 創新 農二代

文‧圖片提供/廖金英‧愛玉子生產者

愛玉揉出膠質結凍時色澤像凝脂瑪瑙,詩人席慕蓉形容為「原礦」。

以前阿里山鄉的年輕原住民會在秋季時開始走入深山裡採集愛玉。他們背著尾端綁著刀片的釣魚竿,徒手抓住攀纏在大樹上的愛玉藤順藤而上,爬上野生大樹的樹冠層。站穩在粗大的枝椏上,抽出釣魚竿開始在茂密的枝葉間鉤割愛玉果實,果實任其掉到樹下的雜草叢中。

你看過愛玉長在樹上的樣子嗎?圖為綠底白點的愛玉果實。

攀爬大樹終結果 大自然巔峰之作

採愛玉的原住民都戲稱自己是「高空作業員」,從樹上摔落受傷時有所聞。愛玉採取不易且量少,當時的愛玉價格非常高。大約20年前原住民開始在保留地上種植愛玉,愛玉是藤本植物,無法獨立生長,必得攀附大樹成長。他們先種植赤楊木、楓樹等生長較快的樹苗,待2、3年後樹已長至手臂粗,然後在樹頭種下小小的愛玉苗。

愛玉的特性要攀爬到頂才會長出結果枝並結出果實,原住民不太懂得果樹修剪的觀念,往往讓樹長得太高大,愛玉藤就順勢直上到樹頂才會結果,所以愛玉一般都要種7、8年才能開始收成。10幾年前,化工調製愛玉製成的包裝飲料開始在市場上盛行,即買即飲便宜又好喝,愛玉價格幾乎腰斬一半。

圖為高山愛玉採收方式,背著尾端綁刀片的釣魚竿爬上數十公尺的樹後,近處的愛玉果實直接手採,遠處的則用釣竿尾端刀片割落。
採收後的愛玉進行加工,首先切下愛玉蒂頭丟入水裡泡一下,水化一些愛玉的膠質,以免削皮時黏住刀子。

原住民自然農法 天生天養

我與先生楊永勝在阿里山達邦的愛玉園是以原住民的自然農法管理,盡量予自然環境最低的干擾,完全不噴藥,也沒有施肥,就是定期砍草修枝,砍下來的草和動物活動的排遺就是最天然的肥料。像愛玉這樣的長期作物,大部分原住民採自然農法管理,很多都是懶人農法、放任農法,天生天養,少數會施一點肥,每隔幾年修剪樹尾避免樹長得太高沒法採愛玉,產量都不是很多。雖然價格不高,但愛玉算是粗作的經濟作物,原住民大都生活純樸,有得吃就好了,雖然家家戶戶都有種一點愛玉,但愛玉園的環境跟自然環境差異不大,能一定程度維持水保跟生態。

約2011年,林務局結束深山林班地開放愛玉採摘的招標,只開放淺山林班地的愛玉採摘,愛玉的產量一下子減少;加上最近幾年遭逢極端氣候,也影響愛玉的產量,價格漸漲。加上接連發生塑化劑等食安事件,愛玉這種天然飲品於是水漲船高,價格恢復到30年前的榮景。

產量少價格就維穩,對只有人力沒有資本的原住民來說,是很符合他們勞作能力的高經濟作物。

削好皮的愛玉日曬約3日,讓外皮乾燥,此時外皮變硬也不會黏手。乾硬的愛玉不好翻皮,翻愛玉前會先把愛玉裝在塑膠袋裡悶一下,使其回潮變軟較好翻。
把內部的愛玉花翻過來,小心翼翼排好,以免翻破了影響賣相,翻面後需再曬5∼10天。

天然不耗能 時間成本高

原住民的愛玉園種植依地勢而種,不用挖土機整地、不改變地形,愛玉成熟後,一顆顆手採、一粒粒削皮,再於陽光下曝曬,光曬乾的工序就約需1星期以上。我們的愛玉園每一棵樹採下來的愛玉形狀都不一樣,有橢圓形、圓形、梨形;有的大得像成人的拳頭,有的小得像雞蛋。因為是拿野生的愛玉苗來種,維持著基因多樣化。愛玉是隱花果,外殻曬乾後再把裡面的花翻出來曬,除非天氣不好,怕愛玉發黴才使用烘乾機,是很天然、不耗費能源的食品。

台灣的農業技術很先進,但各農改場都以提升單位面積產量為主,輔導農民種植精選的高產量單一品種作物,用水泥柱或錏管密集種植、大量施肥,什麼病蟲害用什麼藥,推廣較少考量基因、生物與生態多樣性。反觀原住民與自然共存的農業經營方式,回饋不多,溫飽而已。

平地的愛玉大量產出後將衝擊高山愛玉的價格,也將改變高山農業的面貌。離我們家最遠的那片果園原本種植甜柿,因受不了松鼠的摧殘,多年毫無所獲,因此想改種松鼠不吃的愛玉。我老公問我:要用水泥柱種嗎? 我搖搖頭說:沒賺到錢就賺生態吧!



文章留言

陳雅宣
2020-08-22 11:08:47
因為有字數限制我長話短說,若有冒犯請見諒。很喜歡也感謝你們採用自然農法的方式讓愛玉生長:)但是我有一個小建議,我的背景是唸文化相關,家族也是原住民,因此「...對只有人力沒有資本的原住民來說,是很符合他們勞作能力的高經濟作物。」一句令我感到不舒服。
這是原住民刻板印象,我們勞作能力與非勞作能力兼具,但是大眾經常「只」強調勞作能力,也忽略社會結構與歷史造成我們資本缺乏的結果。文章的敘述讓我擔心會加重社會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一點意見請參考,謝謝。
主婦聯盟合作社
2021-05-13 14:23:35
謝謝,您的留言將提供綠主張月刊編輯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