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異常 果農和果樹最先知

2024-11-19・產品故事

文字/陳怡樺 照片/許雅芬、朱昌輝

每年11月開始進入柑橘產季,柑橘是台灣產地分佈最廣,產量最高且產值最大的果樹,種類繁多,如椪柑、桶柑、柳橙、麻豆文旦、白柚、檸檬等。根據2023年農業統計年報,全國栽培面積廣達2.4萬公頃,其中又以椪柑的種植面積最廣,柳橙次之。這次由南投中寮柳丁農友朱昌輝與台中大坑椪柑農友謝朝義,與社員分享,面對氣候異常,柑橘種植過程的甘苦酸甜。
 

「有機」路上 慢慢破關

2008年,朱昌輝加入「溪底遙學習農園」契作柳丁,同時開始和主婦聯盟合作社合作。正式返鄉前,朱昌輝在外工作,假日回家陪伴父母,也兼作農夫,後來受到溪底遙創辦人馮小非的邀請,才決定全職務農。「溪底遙幫我賣,我才敢回來。不然又要種植又要銷售,困難度很高。」朱昌輝是溪底遙第一位契作農友。「對土地友善」是溪底遙學習農園的信念,一直以來,朱昌輝也以無農藥、無化肥、不使用除草劑的方式栽培照顧柳丁、照顧土地。

2019年底,朱昌輝的果園通過有機驗證。「一開始,從慣行轉無毒,先面臨產量大減,期間的經歷如大家常聽到的那樣,轉型後過了五、六年,慢慢摸索出方法,產量也穩定回升。」朱昌輝回想,當時做無毒栽培將近十年,和有機栽培使用的資材都一樣,自己的栽培技術也相對成熟,動念想找第三方認證。他笑說,申請認證最忙的,大概就是稽核時要繳交很多文書報表吧!
 
朱昌輝的果園於2019年底,通過有機驗證。
談到大學念園藝,「我對園藝有點興趣,但學校學的跟實際遇上的不完全一樣。」朱昌輝回憶起剛返鄉全職務農時,千頭萬緒,當時資訊不像現在發達,資材也不像現在豐富,面對各種困難全靠自己摸索。「學校教的偏重理論。老實跟你說,大學剛畢業,要我把一棵樹從A移到B,我不會。怎麼挖、怎麼修剪、怎麼斷根,我都不會,經驗都在工作中累績,果樹栽培也是做中學。」朱昌輝的柳丁果園傳承自祖父,從小在這裡長大,假日、寒暑假都在果園幫忙。
 

久旱不雨、連續降雨都是考驗

市面常見的柳丁苗,多以廣東檸檬作為砧木,意指樹苗基部為廣東檸檬,上面接柳丁。朱昌輝憶及,大概3、40年前,台灣的柑橘類多使用酸桔為砧木,後因廣東檸檬發育較快,酸桔的發育較慢,苗商只需花一兩年時間育苗,時間、成本等考量,廣東檸檬成為主流,直到現在。「過去,父親種植時,需和苗商買苗。」直到1994年左右,朱昌輝開始嘗試自己育苗,「當時我還不清楚酸桔對線蟲的抗病性如何,也不了解它的優勢,只聽過老一輩說,用酸桔當砧木的柳丁比較甜。」朱昌輝笑說,自己傻傻的,誤打誤撞,後來發現兩者栽培出來的柳丁風味差別不大,但酸桔為砧木樹苗根系、樹勢、抗病能力、發育能力都更強。目前朱昌輝果園裡約一半果樹改以酸桔為砧木的樹苗。

「果樹幾乎都在山坡地,山坡地排水較好,因為果樹怕溼,只要連續下雨三、四天,一般果樹的細根容易受損,營養吸收變差,果實的風味就改變了。」面對氣候異常,朱昌輝認為最大的挑戰是水,返鄉務農十多年,耗費最多的心血和金錢在水路佈建,「容易出泉水或積水處,底下都埋有排水管。」為了解決有澆水需求時又偏逢久旱,朱昌輝耗資百萬建設蓄水池。
 
為了解決有澆水需求時又偏逢久旱,朱昌輝耗資百萬建設蓄水池。
為了解決有澆水需求時又偏逢久旱,朱昌輝耗資百萬建設蓄水池。
此外,朱昌輝的果園每年至少澆水三次,第一次是一月果實下樹後,提供大量水份,搭配澆灌落果製成的酵素,相當於補充氮肥,讓果樹恢復樹勢,這時也是最乾旱的時期;之後分別於三月和五月再陸續補充水份。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朱昌輝的柳丁通過「友善石虎農作」驗證,在認識的農友鼓勵下申請。「申請標章時,沒有特別做什麼調整,頂多是割草時,把草留長一點,至少30公分高。」朱昌輝的果園不使用抑草席,也沒有建置溫室。朱昌輝開心地說,裝設相機約三年,有兩年記錄到石虎出沒在我的果園。
 
2020年,朱昌輝的柳丁通過「友善石虎農作」驗證,為保育動物盡點心力。
2020年,朱昌輝的柳丁通過「友善石虎農作」驗證,為保育動物盡點心力。

氣候異常植物首當其衝

謝朝義擁有超過40年種植椪柑的經驗,1985年加入大坑柑橘研究班,1988年加入柑橘運銷班,參加過許多農業單位的研習課程,也參加中興大學舉辦的農民學堂,主要作物是椪柑和美人柑。
 
謝朝義的果園有家人一起幫忙管理。
謝朝義的果園有家人一起幫忙管理。
約四、五年前,在洋香瓜生產者范玉芳引介下,成為主婦聯盟合作社的生產者。「接觸主婦聯盟合作社後,逐步調整減藥栽培。」他談到,不使用除草劑,保留雜草涵養地力,改以揹負式割草機進行果園管理。

 

謝朝義不使用除草劑,保留雜草涵養地力,改以揹負式割草機進行果園管理。



「早期是慣行為主,後來有專家學者到產地上課教學,慢慢改變,選擇適合當地的種植方式。」謝朝義回憶,早期的田間環境較現在好管理,過去的天候也更適合柑橘生長,氣候異常,對果實生長影響很大。以往過了中秋,日夜溫差漸大,天氣也漸漸轉涼,到了十月下旬,通常不需要擔心陽光過強的問題,「這幾年,冬天好像快要不見了。」謝朝義說,陽光太豔,容易讓果皮出現橘紅一塊,像燒傷那樣,也會出現延遲柑橘轉色時間。
 
椪柑表皮上的粉末,是以石灰水為柑橘作防曬的痕跡。
椪柑表皮上的粉末,是以石灰水為柑橘作防曬的痕跡。
「現在最傷腦筋的問題是氣候變化,太熱、雨水過多,或久旱不下雨,這些都是自然界給的考驗,最難應付。」謝朝義感嘆,面對氣候的微變化,人類比較不敏銳,但作物的感受很強烈,且直接出現變化。

謝朝義的果園位在台中大坑的山坡地,四面環山,灌溉用水引自大甲溪,入白冷圳。「這五、六年加強水線佈建,以前的氣候比較順,立春時雨水就來了,之後陸陸續續都有水,現在從過年到五月,經常缺水。」根據謝朝義近年的觀察,氣候異常,不是長達幾個月不下雨,就是入夏後突然連續幾天強降雨。因此,排水和澆水設施更顯重要。

每年東北季風報到時,冷風從大雪山上吹下,先過東勢,再到新社,抵達大坑,謝朝義分享這個大坑橘子品質好、風味佳的「獨家配方」。11月果實進入成熟期,強勁的冷風助攻下,加速甜度轉換、色澤也會更好看。
 

合作社首重安全不要求外觀

談到「坊間流傳:柑橘類多農藥」的迷思。「柑橘的掛果時間長達一年,處在自然環境中,也較難避免病蟲害問題。」謝朝義細數常見的蟲害,當幼果被薊馬爬過,果皮會呈現不規則的疤痕,對產量影響不大,對外觀的影響較大,接著果實肥大初期時,銹蜱虱吸食果皮,造成果皮黑黑的,像「火燒」,但風味不受影響。早期謝朝義的柑橘透過共同運銷,銷往大型果菜批發公司,主流市場喜歡漂亮的橘子。他說,主婦聯盟合作社不要求外觀,首重安全,好吃排第二。

「柑橘類要達到果形完整、果肉細緻、果汁豐盈,從開花期就要開始注意硼和鈣的補充。」謝朝義說,鈣是建造植物細胞壁的養分,像保護牆,當植物缺鈣,細胞壁變薄弱,容易生病,品質變差、不易保存;硼則是植物的營養素,讓作物的花朵開得更多更好、花粉有活力,當作物缺硼時,花勢較弱、著花著果不佳、容易落花落果,也會影響到後期的生長。關於挑選柑橘類的訣竅,謝朝義說,果皮光滑,「飽重飽重」(台語),意思是拿起來有點重量表示水分充足,皮厚的話纖維就粗,反之,皮薄果肉較細緻。
 
柑橘要果形完整、果汁豐盈,開花期就要開始注意硼和鈣的補充。
柑橘要果形完整、果汁豐盈,開花期就要開始注意硼和鈣的補充。
儘管時序已入秋,柑橘果園仍不減生機且繽紛,正如蘇軾曾詩作:「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首圖圖說:朱昌輝以無農藥、無化肥、不使用除草劑的方式栽培照顧柳丁。)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