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綠簾子,為地球降溫

2017-01-01・生活提案

文‧攝影/于有慧‧第六屆北南分社社員代表

▲亞曼老師(左一)帶領學員實際觀察景美站空間,分析什麼是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可以如何設計。

地球發燒了,二○一六年夏季氣溫屢創新高,冬至竟有二十九℃暖陽,力行綠色生活的合作人,能為地球做些什麼?節能減碳是根本,但是臺灣夏季酷熱,省電談何容易?二○一五年八月北南分社社員培力營時,景美站社員鄭秀娟分享以「綠簾子」降溫節能,「在西曬陽臺或牆面,用架子或編網讓植物自在地攀爬,變成簾子般可遮蔽烈日,根據國外經驗,室內溫度甚至可降十一℃!」隨後一群社員組成「綠簾子小組」,結合相同理念的志工共同推動,初步規劃以景美站、雙和站、木柵站、三鶯站為示範站所,未來再擴及其他站所或住家。

問題即解答

二○一六年一月下旬,綠簾子小組舉辦第一場大型活動─「城市農夫工作坊」,邀請台灣樸門永續發展協會授課並示範實作。人稱亞曼老師的理事長唐嚴漢提出「問題即解答」的觀念,例如:烈日對人類是問題,對植物卻是能量來源。日本有許多人種植喜愛陽光的一年生苦瓜,夏季生長最為茂盛,攀爬長成一片簾幕時可遮蔽酷日,也增添綠意,採收後成為美食;到了冬天,苦瓜的生長期屆滿而逐漸枯萎,綠簾子漸漸退場,陽光再度透入室內。綠簾子是天然的居家控溫幫手,能減少對冷暖氣的依賴。

201701_編織綠簾子 (4)

▲雙和站以綠簾子為屏風,擋住送貨箱,遮蔽雜亂、留住綠意。(攝影/蔡月霞)

樸門永續設計遵循「適地適種」,根據地形、土壤、風力、日照、水源等不同條件調整設計,且顧及多功能、多樣化原則,解決問題時不再製造新的問題。例如:亞曼老師示範以大型廢棄木棧板製作植栽箱,先以工具拆解,接著用噴槍火烤拆下來的板材,讓表面略為碳化,以防潮、延長使用壽命,再根據設計圖裁鋸組裝。

工作坊結束後,各站所志工團隊自行討論綠簾子的設計與實踐方案。四月中旬,配合作物播種時間,綠簾子小組安排編織工作坊,由三鶯站社員陳月愛教作,類似編織漁網,繞圈、打結,讓植物得以生長攀爬。

201701_編織綠簾子 (3)

▲三鶯站社員陳月愛(左二)教作編網。

主婦變黑手

經過幾個月的嘗試,靠著志工合作,完成規模及型式各異的綠簾子。例如:景美站、雙和站透過樸門永續發展協會協助,以木棧板完成中大型雙層植栽箱;三鶯站於門口原有花臺種植;木柵站利用比木棧板薄的廢棄家電包裝板材製作小型植栽箱。

皆採行三明治種植法,在植栽箱中依序鋪放落葉、生廚餘、一層薄土,利用廢棄物為栽培基質,落葉、廚餘分解後成為最佳肥料。每個細節皆蘊含著大量的學問及執行的難處。

首先在於資材取得,綠簾子小組的共識是以廢物利用為原則。例如:木棧板常見於貨櫃碼頭,取得不易,實作前,木柵站、雙和站因為找不到而傷透腦筋,後來鄭秀娟透過朋友得知臺北建國南路一處大廈工地地下室暫存一批,綠簾子小組成員陳月愛、黃麗美、楊青耿、鄭秀娟與我隨即行動,將十大塊木棧板分兩車搬運到陳月愛裝修中的新居暫放,當時的搬運情景只能用灰頭土臉來形容,後續的拆卸、組裝等等皆是考驗。

201701_編織綠簾子 (1)

▲一群沒有經驗的社員組成綠簾子小組,憑著熱情,成為城市拾荒部隊,到處尋覓可用資材。

土壤、種苗的情況也類似,並不是輕而易舉,「適地適種」真是知易行難。例如:成員覺得好種的植物,為什麼在站所的植栽箱裡長不好?景美站遇到有心人士每日固定遛,在植栽箱中留下黃金,辛苦種下的絲瓜因而鹹死;雙和站曾送過不少植物上天堂,仍不斷嘗試中;三鶯站的花臺是社區空間,曾出現管理員噴灑農藥的意外;木柵站比較幸運,志工捐種白鳳菜、川七,似乎湊巧符合適地適種,植栽箱雖小,卻綠意盎然。

綠簾子小組以實踐樸門永續設計為理念,向大自然學設計,把問題變答案,化廢棄物為資源,鼓勵社員多觀察、學習從生活中收集可用資材,以手做取代購買,盡力落實取之自然、用於自然,並透過共學團隊分享經驗、分享資材。深信綠簾子是可行且相對簡單的愛地球方式,綠簾子小組走到今天,似乎失敗多於成功,卻累積了豐厚的經驗。二○一七年綠簾子小組將彙整一年來的經驗,規劃一系列容易操作的共學與實作課程,推廣住家綠簾子。期盼更多社員加入綠簾子小組,創造更優質的綠生活!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