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與永續的平衡指標
2015-05-19・生活提案
文.攝影/李宜真
春日裡,多瑙河畔的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春花盛開、藍天如碧,人們走過春意盎然的河岸時,GDP 如何衡量這份幸福感受呢?
雖說永續經濟的內涵與每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息息相關,但過慣了現代生活步調的台灣人若沒特意覺察,永續總是遙遠與無感的,因此五月專欄就從許多人每日早上關注的股票市場談起。
另一種股市指標的世界?
台灣股票市場的操作在全世界的歷史地位絕無僅有。台灣擁有大量追隨小道消息面的「散戶」,每天進出殺短線的榮景約在一九九○年時,股票指數達到一萬二千六百八十二點的最高潮。當時台灣上市公司數量不到二百家,但單日最高的成交量曾經是紐約和東京二家交易所交易量的總和,股市活躍交易戶也從牛市開始時不到六十萬激增到六百萬,幾乎是台灣的全民運動。
彼時台灣股市的推動力主要來自:先前累積數十年年均GDP成長超過九%的大量財富;以及出口導向型態所累積的大量外匯存底,基於美國貿易順差壓力而使台幣緩步升值至一:二十五的價位。台幣升值後海外熱錢不斷流入,民間資金浮濫也使得利率不斷調降而又變得無處消化,雙重效應使有限的投資標的如土地、房產與股市等皆大幅飆漲,進一步推升至台股泡沫化的險峰。
到了二○ 一五年的今天,有意投資股市的朋友都知道,現今的股市投資無法再如當年追隨小道消息就可莫名獲利,須對總體經濟指標、產業遠景、公司基本面與股市籌碼面等多方研究與推測,還得熟稔人性的各種面向,才得以在台股超過一千五百家上市櫃公司中尋得金磚。
影響股市方向之一的總體經濟指標為何如此重要,這其中延伸的脈絡可以追溯至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來,資本重商主義與貨幣價值成為累積財富的方式開始談起。三百多年來國家發展的總體經濟指標順此脈絡,明確化為經濟活動的五大循環,如消費者循環、製造與投資循環、房地產循環、通貨膨脹循環和生產力與獲利循環等。我們的生活被積極關注的指標所主導,如成長率、就業率、消費者物價指數、進出口貿易指數、景氣領先指標、製造業訂單、貨幣供給等。
股市的漲跌與總體指標的連結在於指標、景氣、營收的纏繞關係。但試想,若股市的指標改變為企業的碳足跡、水足跡、產品搖籃到搖籃指數,企業投資的方向是否會有所改變?投資人追逐的標的價值若不是以金錢為唯一衡量結果,新的股市會呈現怎麼樣的新世界?
地球方舟的吃水線
十九世紀具有永續地球概念的經濟哲學家約翰.斯圖爾特.密爾(JohnStuart Mill) 提出, 未來世界須由「無止盡的成長模式」轉成「與自然資源和諧共存的靜止狀態」,他認為:「無止盡的成長最後就是到達靜止狀態……這種靜止狀態不是所有一切都靜止,而是人類藉由在心智、道德與社會的進展來改善生活的藝術。」
此概念後來被生態經濟學家赫爾曼.戴利(Herman Daly)發展出穩態經濟(The Steady State Economy), 以地球環境承載為界的經濟行為,如優先維持生態系統的健康與生命支持力、擷取再生資源不得超過其再生速度、消費非再生資源如石化或礦產不超過新的再生替代資源被發現的速度、廢棄物的丟棄速度不得超過它們能被安全分解的速度等等。
穩態經濟就像是船隻的吃水線,船若不想沉沒,就必須瞭解自己的最大載重值,吃水線就是一個關鍵指標;同樣的,地球方舟若不想毀滅,也需要關鍵的指標來偵測與修正,而這些關鍵指標,將能主導我們日常的所有行為依據與偏好,進一步改變我們現有的世界觀。
近幾十年來有許多組織針對新指標提出許多可能。如新經濟基金會所提出的「快樂星球指數二.○」(HPI)、聯合國的「人類發展指數」(HDI)、國際發展重新定義組織所推動的「真實發展指標」(GPI),或全球足跡組織的「生態足跡」(EF)等等。
其中我較為關注的快樂星球指數二.○,計算方式也較能為一般大眾所理解,其主要衡量人類福祉是否與生態效率對應,利用多個衡量面向計算生活滿意度與生活期待後除以生態足跡。當一個國家以較少的生態足跡達到相同的生活滿意度時,快樂星球的指數也較高。最近一次,即二○一二年針對一百五十一個國家的全球調查,前三名依序為哥斯大黎加、越南、哥倫比亞,可惜的是台灣未在調查之列。
台灣的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也從二○○二年起進行永續發展指標系統架構,目前進入第三版,其評量結果順序以環境、節能減碳、國土資源、生物多樣性、生產、生活、科技、城鄉文化、健康、福祉、治理、參與等十二個面向列述, 且各個面向所涵蓋的指標也有十幾個,可謂包山包海。擬定指標的意義就是後續行為的修正,但顯然台灣還未達到知行合一的階段。不若不丹,已把永續指標當作施政工具與方向,走出自己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