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原鄉青年 參與環境教育國際交流
2011-11-01・生活提案
文/王常怡 圖/林倬立
《環境教育法》在今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正式公告,全台灣國小以上的每一位國民,每年都要上四小時的環境教育課。這個領先世界潮流的改變不可謂不大。但什麼是環境教育?環境教育課應該如何設計?合作社今年公益金(附註)使用項目之一,贊助原住民青少年參與國際交流,就與環境教育有關。
站上國際舞台
「國際環境守護組織」(Caretakers of the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簡稱CEI)是一個全球性網路,致力於中學老師及學生的環境教育交流與創新思考。它創立於1986年,已經有二十五年的歷史,台灣今年是第一次受邀參加。
台灣首次參加CEI的團隊,是由台灣地球憲章聯盟的青年團(Earth Charter Taiwan Youth Group,簡稱ECTY),徵選台東部落的兩位老師與四位同學代表參加。這四位同學都來自原鄉部落,分別為魯凱族─柯乃天(十四歲)、阿美族─王偉安(十六歲),以及排灣族的姊妹花,十六歲的戴曉恩與十八歲的戴以珊。他們從今年一月開始,接受半年培訓,經過數次課程並參加甄試,才得到此次參與國際交流的機會。
分享原鄉知識
今年的CEI在匈牙利舉行,主題是「以生物多樣性為基礎看自然遺產和旅遊」,台灣代表隊選擇的報告主題是「小米」。這四位同學將半年以來在課程中學到的,包括研讀英文資料、訪問部落耆老所得到的文化知識以及實地前往小米園耕種的經驗等,製作成精采的簡報檔。挑戰更大的,是他們還要以英文發表長達十分鐘的口頭報告。在10月1日於台東更生基督長老教會舉辦的分享會當中,這段英文演講讓現場氣氛沸騰了起來。
真的,遠在台東的原住民孩子,不但有機會前往歐洲,觀摩其他國家的同學與老師如何進行環境教育課程,而且還能用英文在台上侃侃而談,父母長輩的欣喜與驕傲都寫在臉上。此外,藉著小米這個主題,這幾位青年學子對自己原住民身分的認同,更深化、也更多元了。
附註:主婦聯盟合作社每年由結餘中提撥百分之十作為公益金,並開放由社區、非營利組織(團體) 、本社生產者或社員申請公益金贊助計畫。贊助計畫之內容包括環保生態、社區營造或社會公益等議題。
▲台灣地球憲章聯盟青年團,今年獲得合作社公益金部分贊助,前往匈牙利參加國際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