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清潔合作社 讓他鄉成為故鄉
2021-12-06・合作聯合國
文/陳怡樺.台南分社社員 攝影/陳郁玲
芥菜種會的名稱源自《聖經》:「好像一粒芥菜種,種在地裏的時候,雖比地上的百種都小……又長出大枝來,甚至天上的飛鳥,可以宿在他的蔭下。」2019 年7月28日,在芥菜種會支持下,有限責任高雄芥菜種會新住民清潔服務勞動合作社(以下簡稱「清潔社」)舉辦成立大會,走過整備、遭逢疫情,即將邁向第三年。
創造就業機會 異鄉姊妹互相幫忙
2018年芥菜種會承辦「高雄市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由於芥菜種會南區服務中心主任,同時身兼清潔社監事主席的游婷婷,曾有近十年執行新住民業務的經驗,便由她主理新住民服務發展,「一開始不是要做清潔服務,當時想做通譯或到社區分享多元文化、特色料理。」游婷婷認為,這樣可發揮新住民姊妹的語言、多元文化優勢,也區隔既有市場。但服務商品化,必須講求專業,游婷婷擔心姊妹們的通譯專業不夠,現行的通譯以服務性質為主,受過基本訓練,懂雙邊語言,理解七八成即可;一旦收費,需建置評鑑考核機制,當時能量還不足。
幾經評估後,轉從創造就業機會的方向出發,「什麼樣的工作機會對姊妹而言較容易入門呢?」游婷婷和從事居家清潔服務的姊妹聊天,獲得工時彈性、可配合小孩的活動、生活愉快、收入穩定的回饋,讓她興起將業務轉向清潔服務的想法,思考成立清潔勞動合作社。「先找有相關經驗的姊妹加入,問她們願不願意一起工作,帶領有需要的姊妹。」當時對清潔行業尚不熟悉的游婷婷認為,有經驗的人帶新人,事業才能成功。來台超過20 年的越南新住民、理事主席黃清玄從事清潔工作十年,是新住民服務中心的志工,也是第一批社員。「加入合作社很好啊!可以幫忙姊妹,也可以聚聚。」她說,都是異鄉人,有能力的姊妹很願意互相幫忙。
協助弱勢家庭 體會合作社互助真意
「創社時第一年12位社員,慢慢增加到24位。」黃清玄說,新社員都是透過社員介紹加入。每個月教育訓練課程時,常有社員帶朋友旁聽,「課程中安排入社介紹,再由理事主席面談。入社申請表需填寫推薦人,再讓理監事確認是否通過。」目前沒有試用期的設計,未來規劃加入,也預計列入技術能力評估。陪著合作社走到現在,游婷婷說,第一年是嘗試年,摸索調整合作社的經營,從接案、派案,處理非例行事件,慢慢學習。第二年,社員和案量都增加,卻遭逢近半年疫情。即將走入第三年,游婷婷和黃清玄討論,未來的分工要更明確,讓非理監事的社員也參與到社務運作。
清潔社社員主要來自中國和越南,也有部分台灣姊妹,年齡分布從20多歲到60 多歲。每二個月一次的聚會是姐妹能無話不談的時光,每人帶一道家鄉味,話題從孩子聊到老公,順便連一起工作的搭檔也「喬」好了。芥菜種會將合作經濟作為培力方向,協助新住民婦女籌組勞動合作社,實為勇敢且創新的實踐,也讓曾是「天茫茫,地茫茫/無親無戚靠台郎」的低吟,轉變成「合作班,連四方/日久他鄉是故鄉」的齊唱。
小檔案┃ 有限責任高雄芥菜種會新住民清潔服務勞動合作社
社員數:24位(截至2021年11月)
服務項目:清潔打掃
服務地區:高雄市區、屏東市區
洽詢電話和Line ID:0901-110-897
(主圖圖說:來自越南的阮氏秋姮是第一批加入的社員,定期到芥菜種會南區服務中心清潔打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