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鮪魚故鄉看海洋資源永續
2019-08-05・能源議題
文字.攝影/黃子明
清晨時分返港的延繩釣漁船漁工正卸下一尾黑鮪;屏東縣東港鎮號稱「黑鮪魚的故鄉」,全盛時期鮪魚捕獲量不僅是全台第一,更是全世界第一。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台灣於1987年成為全球第一大鮪魚出口國;而綠色和平組織統計,全球每3片鮪魚生魚片,就有1片來自台灣漁船。
全球黑鮪魚因過度捕撈,數量減少,歐盟執委會2015年10月將我國列為打擊「非法、未報告、不受規範(IUU)漁業」不合作第三國警告名單(黃牌名單),對遠洋漁業管理提出11項要求,我國鮪延繩釣漁業受到強大衝擊。
因應國際壓力,漁業署2011年展開嚴格執法,每尾黑鮪都必須丈量並掛上黃色標籤,依規定填報給主管部門。地球只有一個,漁業資源有限,但畢竟海洋是人類食物重要來源,除非人類進化為草食性動物,否則很難叫大家都不吃魚。但至少我們可選擇不吃某些漁產,或減少消費,降低漁民獵捕動機,避免物種面臨滅絕危機。
PEOPLE INFO 黃子明
1960年生,台南人。任職媒體從事攝影工作35年,曾任政大、世新大學兼任講師,卅餘年來長期關注社會基層議題,記錄台灣戰爭世代當事人(包括前台籍慰安婦、國共內戰老兵、韓戰反共義士、台籍日本兵等)、都市原住民、台灣海上旅館的中國漁工、外籍移工等。
1960年生,台南人。任職媒體從事攝影工作35年,曾任政大、世新大學兼任講師,卅餘年來長期關注社會基層議題,記錄台灣戰爭世代當事人(包括前台籍慰安婦、國共內戰老兵、韓戰反共義士、台籍日本兵等)、都市原住民、台灣海上旅館的中國漁工、外籍移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