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麥田守護者
2014-04-03・本土農糧 麥田與雜糧守護
文。圖/康椒媛
▲台東池上莊金興的麥田。
二○一四年二月中旬,主婦聯盟合作社隨同喜願小麥契作農友團與聯華實業一起巡視台灣的麥田,並見學台灣各地種植小麥的經驗,這以農友為主體的「好農壯遊」在口耳相傳中,曾被誤聽為「老農壯遊」,號召者喜願麵包工坊的施明煌說,今年的年輕人比例最多,越來越多年輕人回鄉,代表家中長輩或是自發地加入,而這屆好農壯遊也是喜願麵包工坊帶領的最後一屆,來年希望鼓勵農友主動聚集,共同發動、關心各地的麥田與農友夥伴們,傳承資訊公開、教學相長的見學精神,農友互助是台灣麥田可以持續推展的根源力量,如同合作社由社員為主人共同營運,帶領合作社往更大的願景走去,但從基層推展而出的力量才能走得更遠。主婦聯盟合作社作為共同承諾的夥伴,支持著小麥農友生產合作社產品所需的台灣本土小麥原料,也感謝合作社生產者願意齊步向前支持台灣本土雜糧復興。
▲右至左為農友賴阿金、徐銘錫、陳進財、蔡文雄。
夏巡水田,冬巡麥田
二○一三年, 麥田狂想七‧○契作面積目標提升至五百公頃,加上同年年初農委會農糧署「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中程計畫」(二○一三至二○一六年)正式啟動,將小麥、大豆、玉米等多項雜作納入獎勵推廣契作作物之一。二○一四年一月,前項計畫再將蕎麥、胡麻(芝麻)、薏苡(薏仁)等列入契作補助,目前一公頃補助四萬五千元,地方政府加碼補助一萬元,加上「小地主大佃農」政策補助一萬元,政策正在改變,台灣本土雜糧復興的努力已經朝大方向產生重要的影響力量。
二○一四年,為期四天的好農壯遊從苗栗苑裡出發,依序拜訪翠綠的麥田─台中外埔張文炎、徐銘錫,彰化芳苑喜願麵包工坊,彰化大城劉基生,嘉義東石蔡一宏,台南學甲李三陽、李智豪,屏東枋寮僑德國小(咱糧學堂勸學計畫),台東池上莊金興,花蓮玉里曾國旗、林尚勇,花蓮光復蘇秀蓮,桃園新屋、觀音徐同權,最後回到苗栗苑裡的麥田。
▲施明煌將在台南北門復育的台灣大豆種子寄來花蓮給農友觀看,農友一邊品嚐別有風味的原味炒大豆。
其中,即將供應合作社新米─東豐有機米的曾國旗,除了經營東豐拾穗農場與花東有機肥生產合作社(二○一三年合作找幸福講座花蓮場曾邀請曾國旗分享「堆出生機」),此次拜訪的是曾國旗進行稻麥輪作的「長良有機農業專區」裡的一塊四十七公頃租地,此區為退輔會開墾的農場,二○一○年農委會協調台糖公司土地、退輔會農場建立有機農業專區,曾國旗才開始進駐嘗試。
抵達之初,受到熱情招待享用豐富的在地餐─在地人種的菜、煮的飯。滿足的飯後,聽曾國旗分享如何從玉里的東邊來到最南之里長良,台灣的有機農業推展至今將近二十年,鄰田汙染、農藥殘留等各種困難他都經歷過,如長良專區種植第一期時,由於其中十幾公頃位於水圳路末端,水稻一種下去,最後收不到三十噸,那期虧損三至四百萬,所幸尚有活化農地補助得以補貼地租。即使如此,他仍鼓勵農民應該循序漸進,共同努力守住台灣有機農業的完整性,朝向健全的農業生產。
▲阿南達食品行有家庭工作坊的人情味,也有工廠管理的水準。
由於水源不足,當時曾國考慮轉作雜糧,因緣際會認識了施明煌,才一聯繫隔天就將麥種寄到曾國旗手上,也參與了第一屆好農壯遊。無論什麼環境條件之下,前置工作必須先做好,因為「苗到了,就要插秧。」當壓力非常大時,曾國旗說有一個朋友總會打電話關心:「你放心,繼續做,我挺你!」曾國旗看著施明煌,笑說第一年種的小麥,被鳥收光了,「每次去看麥田的朋友都說漂亮,後來都被吃光。」對於農友而言,施明煌的鼓勵與支持是很不一樣的,有一群朋友一起在做同一件事情,背後就像有一股暖流。曾國旗說,「做有機雖然還不能賺到很多錢,但還活著,交到很多好朋友,做有機有好報。」
聯華實業業務二部副理黃北辰分享,決定二○一二年「好麥共響音樂會」在花蓮玉里舉辦時,為了讓大家參與時有麥田可看,曾國旗就決定完成小麥復耕,雖然那時已是二○一一年底,比小麥適種期晚了將近兩個月,後來也因為南風導致收成不好,這份心意卻讓大家非常感動,總是特別記得關心花蓮的麥田。曾國旗在合作找幸福講座中所分享:「米有限,賦予大地的愛是無限;米有價,對大地的付出是無價。」一如施明煌不斷鼓舞農友的:「農村有農村的自信。」台灣雜糧復興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未來喜願小麥將努力繼續推廣利用台灣雜糧,開發台灣本土產品。希望當我們捧著手中的一碗飯時,會想到那冬巡麥田的感動景致。
▲二○一三年開始,林南椿在新竹湖口租地種植水稻,生產了「小太陽優活香米」,二○一四年下半年預計種植小麥。圖為林南椿正在清洗剛從田裡挖出來的紅山藥。
支持台灣本土原料,找尋更好的味道
「每天,揉麵機揉完麵糰,手工包餡後,捏緊收口,放到發酵箱靜置,蒸熟後放涼,之後包裝封口,入冷凍,下午準備餡料,並進行一至二小時清洗環境。」不小不大的三十一坪空間裡,由負責人親自規劃空間動線─蒸箱、烘焙、包裝、辦公、製作、廚房、清潔區,在這個保有家庭工作坊規模的阿南達食品行裡,卻毫不猶豫地採取工廠管理標準─保持工作區的整潔,所有製作器具不鏽鋼化等。
主婦聯盟合作社成立之前,約在二○○○年時,位於桃園平鎮的阿南達食品行已開始供應產品,而促成的背後,是一份愛護的心意。負責人林南椿、陳秋淑夫婦本身吃素,初衷是希望推廣更為健康的食品,信奉阿南達瑪迦的他們,認為修行就是生活,兩相息息相關。原本陳秋淑是在家裡開始試做,分享親朋好友、學校老師,瓦斯爐上放置小小的兩層蒸籠,一層約可放十個饅頭,就這樣開始蒸起來。而當時市面上還找不到全麥饅頭,為了幫阿南達學員準備小點心,好不容易找到全麥麵粉開始試做小點心,提供學員六個一百元,慢慢地在購置麵糰分切機之後,由於省下秤重包裝的人力,改以七個一百元回饋,「因為我們的出發點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提供健康的食品。」待流程順暢後改以八個包裝,之後再以價格回饋。
與人相處就是信任,主婦聯盟合作社產品部的陳信苓讓夫婦倆至今仍感動在心─正義與坦承,陳信苓協助他們一路走來:「產品要跟著時代一直往前走。」從多樣化、品質、營養標示、密封包裝,直到二○一四年才完成冷凍配送。而從阿南達瑪迦的教誨中─自我了悟與社會服務,體認從事有益於整個社會發展的事情, 阿南達食品行決定從吃開始,林南椿分享《瑜伽科學觀─實務斷食與健康》中強調全穀物、非精緻飲食的重要。
因此,早在得知施明煌的「麥田狂想計畫─台灣本土小麥復耕運動」之初,林南椿便下訂單了。直到二○一二年,台灣本土小麥磨成麵粉後,阿南達食品行將供應合作社的饅頭包子所使用的進口小麥原料改為台灣本土小麥。「進口小麥較有口感、較Q,台灣本土小麥較香、較新鮮,而每種麥的筋度不同,須要試做調整比例,與天氣、發酵時間也有關係,除了酵母之外,沒有任何添加物,常有像阿婆臉的麵糰。」進口與台灣本土小麥麵粉價差約有一倍,但陳秋淑說,不計成本地盡量使用更好的原料,而台灣本土小麥食物里程縮短,更新鮮、能量更高。反映在二○一三年食品安全問題之後,他們的訂單增加了。
▲靜待發酵的包子,目前阿南達食品行供應主婦聯盟合作社芝麻、紅豆、椰子奶酥、地瓜等包子口味,饅頭有雜糧、麥香等口味。
林南椿認為,每件事情的發生背後都有重要的推手。最重要的就是對自己負責、為他人著想,如自煮餡料,替換更好的食材,如奶酥餡料改用四方的鮮奶油,使用微量元素豐富的手炒海鹽等。據阿南達瑪迦所提出的「進步利用論經濟體系」,其中幾個原則─在地就業、經濟合作以合作社模式為主、當有產品需求時生產最好的產品,阿南達食品行期許可以實踐更多。在推動台灣小麥復耕的背後,由許多不同崗位的守護者共同合作,其合作價值已成為一種共同理解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