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塑生活,減速慢活:馬鳴國小減塑園遊會

2018-01-01・減塑減廢

文/林芳如.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執行委員 攝影/陳婉玲、呂嘉齡、吳珊俞

從食農教育到減塑實踐的教育合作

台中市外埔區馬鳴國小不大,學生僅六十五人,所在區域農產豐富。自二○一五起李勝億校長參加臺中市教育局「我的Farm心園」計劃,以學校閒置土地種植農作,讓學生體驗耕作。學校創新教育的觀念,開啟了學校與主婦聯盟基金會台中分會從食農到減塑的教育合作歷程。

二○一七年九到十月,本會講師群到馬鳴國小及附設幼兒園帶領減塑課程。從教師研習「來辦個減塑園遊會吧」、「古代自然包材」、「蜂蠟布」;到共讀繪本《海邊的鳥醫師》、《塑膠袋流浪記》一直到十一月五日舉辦「減塑校慶園遊會」,過程中討論園遊會進行時,一次性使用容器的替代方案有哪些?學校與基金會共同思考如何從理念落實到行動。

「減塑園遊會」顧名思義,減少一次性餐具用品是重要目標,因此當天除了事先告知師生須自備容器、餐具,也施行租用餐具。當天販售的炒麵、飯糰,以竹葉跟月桃葉盛裝,取代一次性塑膠包裝。基金會的攤位,融合了食農教育跟減塑主題,設計四個關卡。

第一關「豆豆大進擊」,本會綠食育志工黃麗玲、吳誠明向學生介紹樹豆、翼豆等各種豆類,並引導學生辨識各種食用豆類;第二關介紹「古早包材」,現場準備姑婆芋、芋、月桃葉、野薑花葉、竹籜(音ㄊㄨㄛ ‵,筍殼)、竹葉……等,向學生介紹塑膠袋尚未普遍使用以前,如何利用植物作盛裝容器;第三關「減塑課程回顧」,則請學生分享對於繪本《塑膠袋流浪記》的印象,並介紹放水壺的編織提袋,讓學生了解取代塑膠提袋的方式;第四關「交換不塑生活」,邀請學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可能減塑的實踐方法,並且承諾嘗試兩週減塑生活。四關都通過,就可以享用志工洪貹發大哥現做的椰香麻糬。

▲包裹雞蛋糕的竹葉,是能取代塑膠袋的古早包材。(攝影/陳婉玲)

轉化農村能量,滋養地球小公民

因為實行食農教育,學校裡隨處可見人與土地的連結的風景:每一間教室都有一道通往「校田」的小門。六月稻田收割後,十二月則種植芋頭跟地瓜。此外,花圃裡種的也不是花卉,而是食物。園遊會攤位旁邊就有一棵香水檸檬、蝶豆花叢,有的教室門口種了地瓜葉、萵苣、空心菜、青江菜、月桃……等。園遊會熱賣的蕃薯芋圓湯、蝶豆花飲料都是來自師生栽種的食材,從產地(校田、花圃)直接上了餐桌。

▲從幼兒園到小學生以及全校師長,透過教師研習與閱讀綠繪本參與減塑的環境教育課程。(攝影/吳珊俞)

關心教育的朋友常聽到這樣的問題:偏鄉小校如何轉型?這次園遊會,讓我回想起政大教育所鄭同僚教授所說,「鄉村小校的問題不在於資源不足,而是觀念跟勇氣不足,不懂得善用自己周遭的自然與社會資源,強化自己的優勢跟主體性。」馬鳴國小這個小學校,便有二十人(近三分之一)是跨區來就讀,小一報到率一○○%!換言之,當學校能轉化農村文化的能量,與周遭社會共融,必能滋養出像馬鳴國小的孩子一樣,對土地、對地球都有責任感的小公民!

▲馬鳴國小學生參加園遊會闖關「減塑生活承諾」,用行動實際減塑。(攝影/呂嘉齡)

歡迎加入「不塑趴辣客」

除了馬鳴國小的實體園遊會活動,本基金會台中分會經營的「不塑趴辣客」臉書社團,目前成員已經突破700人!本社團期待透過日常生活實踐「不逞強」減塑,同時減速慢活。除分享減塑與塑膠相關的環保訊息,每個月社團會舉辦鼓勵分享「無塑膠包裝食物」的實體聚會,參加者帶一道菜或飲料,或者發想一項減塑小祕訣。

「不塑生活」期望大家看見便利生活的代價。日常生活減塑,需要時間練習、也需要夥伴支持,因此,當社區與網路社團能透過分享資訊與生活創意的方式,討論如何減少地球負擔,這樣的步調不僅緩慢,更是一種意識到自我責任的新生活方式。而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不僅可以看見地球,也重新看見人與人的關係。您也在邁向不塑生活與減速慢活的路上嗎?

連續辦理兩年的減塑競賽,2018年仍將持續辦理,歡迎加入不塑趴辣客社群,或台中友善環境餐飲、商店、零售點大募集的社團。

不塑趴辣客】【台中友善環境餐飲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