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編輯手記:跟著父母去務農
2015-08-03・跟著父母去務農
文.攝影/張良一
編輯手記
在一九九○、二○○○年間,從共同購買時代到主婦聯盟合作社,合作的農友多是臺灣友善耕作的前鋒之列,他們有著相似的經歷:被村人笑做悾的、被提醒要除草、被觀察是在做什麼,看不過去的鄰居甚至會幫忙噴灑除草劑等等。這群各自單獨的農友並不孤獨,在社員的眼裡,總記得這串芭蕉是誰種的、風味如何各有不同,這把菜來自哪裡、農友的名字深刻不忘。在烈日風雨之下的面容黝黑、身影勞碌,斗笠下的神情卻有著一雙真灼的光采,習慣低頭、彎腰的生活,總讓這農村的姿態顯得與生命同苦同歡。我們總要默默離開這裡,回到城市裡,透過生活所需的滿足感謝他們這一輩子的駐足,讓地方的故事在耕耘中流傳。
當我們一日未談,一個季節、一年、多年過去,農村的課題依然演變著相應的脈動,缺工、人口老化、農舍林立、不當土地徵收等等,在這些課題之間,先緩一緩思考的念頭,問題很難、行動的初衷可以簡單,我們看見下一代回鄉,或重新認識、熟悉家鄉的這一切,或自然地在田間穿越、忙碌,家外的小路不再順著林地、人家、溪水蜿蜒,那筆直的產業道路帶來了某些新的方向,無論如何,我們也開始關注友善農業前鋒的下一代,他們的生命所歸,正是合作社的未來。
封面
從事自然農法的王貴仙(右)和母親、阿姨正在玉米田翻土、播種。王貴仙八年前從城市回到鄉村,多年來的自然農法實作經驗豐富,加上是農業本科出身,農業學理紮實。雖然王貴仙為農村注入全然不同的種作觀念,顛覆、挑戰傳統慣行農法,卻也不可避免造成兩代農人之間的觀念衝突。如何與上一代農人溝通理念,化解歧異,也是新一代農人必須面對的問題。2014年1月,拍攝於雲林口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