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組織,堅實的後盾

2017-07-01・回歸合作的初心

文.攝影/張正揚.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校長

▲致贈旗美社區大學2016年《地景,我們的地方史》月曆予巴伐利亞邦農民協會弗萊辛─埃爾丁分會總幹事格哈德•史塔克。(攝影/張正揚提供)

在巴伐利亞,農業是一個非常強烈的存在,他們有遼闊的農業景觀,完整的農業政策,訓練有素而具主體性的農民。二○一六年四月二十二日,我來到巴伐利亞邦農民協會弗萊辛─埃爾丁分會(Bayerischer Bauernverband Geschäftsstelle Freising - Erding),拜訪總幹事格哈德•史塔克(Gerhard Stock)之後,發現巴伐利亞的「農業存在感」還要加上一樣:他們有強壯而健全的農民組織。

 

打造農業共同體

德國十六邦各有農民協會,共同組成德國農民協會;在農民協會之外,則有各種相關農業團體,如蘆筍協會、馬鈴薯協會,這些組織都是農民協會的合作團體。各邦農民協會的運作方向自行決定,若涉及全國農業事務,則必須共同商議,其中巴伐利亞邦農民協會(本文簡稱「巴伐利亞農協」)的力量最為強大。

巴伐利亞邦農協自一九四五年成立以來,已有七十幾年歷史,屬於法人公益團體,成立目的在於保障農民的各種權益;成立時僅十六人,目前已有三百多位專職人員。德國各種法令眾多而完備,巴伐利亞邦政府對於農地使用和交易的立場是「農地農用」,並且避免農地的交易導致投資者獲得大部分土地,因此巴伐利亞農協提供會員關於農場發展、土地重整、地產交易等相關政策,醫療等各類保險,遺產法等各種法律諮詢。在上述的專業諮詢範圍中,除了農業相關權益,也涵蓋其他生活面向,由此可以看出巴伐利亞農協對農民的廣泛支持和保障範圍。

在德國,巴伐利亞的農業和林業占有極重要地位。巴伐利亞面積是臺灣兩倍,分成七大行政區,區底下則是郡的分級;巴伐利亞農協亦照此分成七大經營區,每個經營區都有區會長和專業法律人才,再以郡為單位成立分會,總共有幾十個分會,每個分會則有二到三位專職人員,提供前述的各種服務;此次造訪的弗萊辛─埃爾丁分會即屬於上巴伐利亞行政區(Oberbayern)。

巴伐利亞農協會員包括農業和林業會員,會員數多達八十幾萬,為各邦農民協會之冠,組織規模勝過汽車產業,甚至超過一些歐洲中小型國家,國際知名度也最高。巴伐利亞農協會員為自願加入,其中弗萊辛─埃爾丁分會總共有三千八百個農戶會員,每個會員每年繳交會費七十四歐元,若另外提供農地出租,須多付一百五十歐元。巴伐利亞農協運作費用有三分之二來自會員,另外三分之一則透過其他服務,推動過程中也有許多機會與政府合作。加入會員,除了可以獲得各種法律諮詢服務之外,也可以優惠價格購買農業機械和農用運輸車輛。

▲從埃爾丁火車站步行前往巴伐利亞邦農民協會弗萊辛─埃爾丁分會,途中景觀恬靜怡人。

巴伐利亞農民平均管理面積是三十公頃,若沒有其他收益則難以維持,所以巴伐利亞農協會員四十八%是專業農民,五十二%是兼業農民。再者,德國各項產業產值,汽車最高,機械次之,農業第三;德國的農業用地為七千萬公頃,其中四分之一在巴伐利亞,特別的是農業產值也包含食品相關產業。舉例而言,若沒有上游畜牧業,就沒有下游牛奶產業,因此下游食品產業也被計入農業產值之中。

除了農民服務,農民協會也傾力於農業形象的建立和宣傳,積極面對群眾。景觀維護為重點工作之一,在於打造形象推廣地方產品;平日進行許多大眾宣傳活動,例如每年舉辦啤酒節,規劃農場開放日,民眾可以參觀農場,認識農民。此外,關注各種農業議題和政策,史塔克提及重要的農業議題包括作物價格、歐盟農業政策、農地轉移和贈與,以及動植物、天然資源保護法令。加上農業政策推廣,德國家庭年平均收入的十一%用來購買食物,農業的穩定將使社會整體受益。

「人民在意農場的永續性,包括自然和社會環境,都必須具備相應條件。若農地被破壞,或是務農沒有前途,農民將會選擇離開務農行列,因此農業政策必須受到農民信賴,才能永續經營。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百廢待舉,政府必須提高糧食產量,穩定食物供應;但是一九七○年代後,糧食生產過剩,直至一九九二年前,邊境尚未開放,只得由政府收購,因此一九七○至一九八○年代間,政府必然干預糧食生產。一九九二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政府不再能夠直接干預糧食價格,對於動物保護要求也較高,農業經營成本增加,因此政府開始提供各種補貼,例如一九九二年針對牛肉生產,每公頃補貼三百歐元;二○○五年之後,歐盟農業政則策和生產脫鉤,朝向直接給付。除了直接給付,提升農產技術,農場多樣化經營,讓小農式的家庭農業制度可以持續,則是另外的工作重點。」史塔克說明,透過給付維繫農業,是不可能長期經營的,此政策將持續到二○二○年,之後如何發展成為農民協會未來的挑戰。

巴伐利亞農戶生產規模小,且採取多元經營,相較於大農制度,反而更容易生存。巴伐利亞家庭農業制度[備註1]的建立,以及農業具多元價值─除了糧食,還有景觀、生態、文化,目前很多政策的基礎,都是漢斯•艾森曼[備註2](Hans Eisenmann)當年擔任農林業部長時所打下的基礎。巴伐利亞農協對於家庭農業制度有著頑強的堅持,史塔克笑著說,「若將來轉向大農企業,我們這個團體也可能會被解散! 」

▲訪談結束,走回埃爾丁火車站搭車時,正巧遇上在廣場舉辦的婚禮。

 

【備註】

1:德國各邦農業制度存在差異,例如平均耕地面積較南德更大的北德,傾向擴大生產規模的大農制度。

2:巴伐利亞政治家,一九六九至一九八七年期間擔任巴伐利亞邦農林業部長。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