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民間合作社文化 預備乘風再起
2023-11-14・求新求變 翻轉本土畜牧
文/彭桂枝・第八屆理事主席 圖/林邦文提供
2023年合作找幸福論壇恰逢本社共購運動三十年,特邀集相關團體擴大舉行,期許合作社運動在台灣更進一步,北、中、南三場輪番接力,每場都精彩萬分。邁入第12年「合作找幸福」論壇,北部場主題為「社間合作提升台灣農糧自給率」,雜糧利用額約佔總體利用額百分之六,如何提升本土農糧自給率是本社念茲在茲。我國雜糧種植面積在2003 年到2010 年間降到最低,引發國人對糧食自給率偏低的擔憂。農業部(時為農委會)2011 年提出「稻田多元化利用計畫」,2016年提出「大糧倉」計畫,都是希望從生產端復興雜糧耕作,再從消費端提升民眾飲食需求,能對台灣糧食自主有所改善。
重新檢視大糧倉計畫 建構快速種植機制
為提升本土雜糧飼料生產的目標,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曾於2017年十月舉辦「國產非基改飼料座談會」,對政府提出了若干建言。今年,主婦聯盟合作社再次集結各團體,共同舉辦本次論壇。長期推動無基改及保種運動的郭華仁教授開場,回顧雜糧運動的歷程,雜糧政策從2012年辦理論壇倡議復興雜糧,到政府推出大糧倉政策,再到基金會2017 年進行本土非基改飼料倡議,主婦聯盟合作社則推出「善糧」系列產品。走過十年,郭教授呼籲民間及政府應從生產面、技術面、產銷面等,重新檢視大糧倉計畫。論壇當日,彙整各界學者專家意見,針對雜糧業者面臨的諸多問題,亦提出以下建議:
1. 除了環境補貼,嘗試在不違反WTO的規範下,提供生產獎勵,包括降低碳足跡、提升糧食自給率等等。
2. 玉米、大豆面積的再增加可能有限,嘗試用多樣化打破瓶頸,即用鼓勵玉米、大豆的力道,施用於其他各項目前規模較小的雜糧。
3. 加強有機雜糧推廣,特別是消費者可食用項目。
4. 建構快速全面種植機制;囿於國產成本遠高於進口價格,再怎麼鼓勵,能增產面積仍有其侷限,因此換位思考,將來一旦發生問題無法進口雜糧時,台灣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可以全面復耕。這得開始就生產工具(包括種子、農機),採收、清理、儲藏方面的設施,銷售管道等,如何在短期間內備妥,進行能力建構,以備不時之需。
合作社讓鄉村及部落自給自足
除了本土農糧的迫切,南部場則以「社間合作」定調,感謝斜槓超人食農勞動合作社承辦本場次活動,並邀請仕安社區合作社主席廖育諒及泰武咖啡生產合作社咖啡烘焙師林凱琳,與本社一起進行精彩對談。泰武咖啡生產合作社—吾拉魯茲(泰武部落)林凱琳分享到:「我是家族的長女,要回去傳承家族,所以我是被請回去的。從前我在台中工廠工作,自己和生產出來的產品,在情感上是分離的。從前我只知道三合一咖啡的味道,回到部落以後我開始知道每一種咖啡都有它不同的味道,我所學的也真正可以幫助到部落的長者。」回到部落,林凱琳從種咖啡樹到烘焙,這些過程讓她體認到知道自己所做的事對部落有幫助,也修復和家人的關係。咖啡樹是部落土地的回憶,咖啡產業是一條回家的路。雖然部落一樣受老齡化衝擊,但慢慢有年輕人回來了。
仕安合作社主席廖育諒則說:「2018年因為人口減少,仕安里與鄰近里合併為長短樹里,社員擔心沒有里長職位了,原有的合作社還能好好運營嗎?有幾位長輩要退社,最後也讓他們退股。走過五年,合作社繼續穩定往前走。雖然長輩逐年凋零,也經歷退股風波,但要用合作社讓社區永續的決心我們沒有改變。」目前仕安用公益金穩定支持社區思覺失調症病友在康復之家安居,也支持愛心育幼院,廖育諒很感謝主婦聯盟合作社的共同購買,支持社區可以永續運作。
不論是仕安,或是泰武的案例,都讓我們想到賴羅博士的四個優先:「餵養世界飢餓的合作社;成為生產性勞工的合作社;成為社會保護者的合作社;建設合作社群」。還有日本生活俱樂部伊藤顧問分享的自治精神:生協運動的關鍵字是自治;自治就是發現問題的人去讓其他人知道,讓更多人產生共鳴,然後自主地去批判,提出解決對策,並實踐它。相信我們持續積累各民間社會合作社文化,合作力量便能乘風再起。
(首圖圖說:北部場專家官員及農民與合作社之合影。(攝影/于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