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過好年! 10 款永續食材讓年夜飯吃好、吃滿
2021-01-25・我們的家傳年夜飯
文/李婉婷‧北南分社社員 插畫原圖提供、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博物館《2020永續年菜食譜》
過年時餐桌上少不了大魚大肉,煮了滿滿一桌子菜也難免有剩食,為喚醒大眾的飲食自覺,國立臺灣博物館自2016年起,持續推廣「永續年夜飯」概念,除了呼籲多食用在地、當季盛產、友善養殖且好取得的永續食材,也提倡計畫性消費、剩菜續食。「當你真正認識這些食材,以及自己的飲食行為與環境關係後,是否可以讓餐桌往對環境更友善的飲食選擇前進?這永遠都是選擇的問題。」臺博館研究助理方慧詩說。既然過年就要吃好、吃滿,不如選擇對環境生態友善、也能安心享用的永續食材,並做好計畫消費,完整利用食材減少廚餘,才是真正年年豐收、年年有餘!
10 款永續年菜食材看這裡
稻米
為台灣閩南移民最主要的糧食與經濟來源,隨著飲食西化與開放自由貿易,不僅國內糧食自給率急速下降,實踐友善耕作的稻農亦難與進口廉價稻麥競爭。過年時,年夜餐桌擺上一鍋友善環境的台灣米,也是對土地的祝福。
豬肉
圍爐時的滷豬腳、原民慶典的烤山豬,豬肉一向都是傳統節慶的主角,自1997年爆發口蹄疫後,台灣業者不斷精進疾病管理、改善飼養環境,甚至以沼氣發電達到永續循環經濟。如此用心照顧的本土豬肉,品質與口感絕對讓人大快朵頤。
金鯧
年節餐桌總少不了一條魚,尤其以白鯧更受青睞,因取其「鯧」字討吉祥。然而,白鯧因過度捕撈已需進口供應,相較於昂貴的白鯧,以海洋箱網養殖方式的「金鯧」(紅衫)也是經濟又美味的魚種,同時永續海洋資源。
蝦子
好食材來自好的生產環境,過年就來一盤自然鮮甜又永續環境的「生態蝦」吧!生態養殖蝦多半與不同魚種混養,有助維持水中生態平衡與水質,並可降低單一物種養殖的用藥,同時加強雨水回收再利用,減少使用地下水,避免地層下陷。
虱目魚
比起肉食性魚種,大量養殖恐造成海洋生態的壓力,可多食用吃素的虱目魚。挑選時,以減少用藥、採低密度或混養方式為優先,其也有助維持水質穩定,讓池水循環使用。可全魚利用的虱目魚,魚肚、魚腸都是美味佳餚!
烏魚
過年正逢冬季,亦是烏魚最肥美的時節,台灣俗諺也有「冬至烏,卡肥豬腳箍」,形容時令烏魚的美味。然而野生烏魚數量因各種因素急遽銳減,可多以台灣生態養殖的烏魚替代,一樣鮮美可口!
文蛤(蛤蜊)
文蛤是台灣主要的養殖貝類,除能淨化水質,過程中還可將水中的二氧化碳轉化成碳酸鈣的外殼,具固碳、減緩溫室效應作用。而以生態混養的文蛤,透過魚蝦間的各司其職,達到生態與水質平衡,不需施用藥物,也能健康成長。
透抽
相較於烏賊、墨魚、花枝等頭足目海鮮,透抽的生命週期較短、產卵量極大,族群數量可較快速恢復,在《台灣海鮮選擇指南》裡,屬於綠燈等級的永續食材,且不需使用具破壞力的底拖漁法捕撈,是十分適合年節餐桌的海鮮食材。
(永續魚類還有哪些海鮮? 點我查看 )
蘿蔔
冬天盛產的根莖類蔬菜最為甜美,其中,白蘿蔔俗稱「菜頭」,過年時總要吃它,象徵新的一年好彩頭。富含維生素與膳食纖維的紅、白蘿蔔,與肉品一同燉煮,更添料理的鮮甜滋味,在大魚大肉的餐桌上,別忘了多食蔬菜保健康!
高麗菜
台灣平地高麗菜產期約從11月開始,一直到過年都可享用到當季盛產、清甜爽脆的高麗菜。其烹煮料理變化性高,一款食材多種作法,盛產之際還能透過醃漬延長賞味時間,酸酸甜甜的醃漬菜,惜食又解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