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一場日常生活的革命

2018-04-01・親子食育

文/黃榆晴 攝影/忘忘


▲新竹市科園國小與新竹分社長期合作,推廣綠食育理念,推廣員帶領四年一班學生透過「種子想開花」趣味活動學習植物生長要素、也用觸覺嗅覺等感官仔細辨認蔬果。活動結束後全班開心合影。

講台前,「綠食育」推廣員彭桂枝喊一聲「開始!」,台下的新竹市科園國小四年一班小朋友蜂擁而上,一個個奔到黑板前拿起粉筆咻咻寫下各種蔬菜的名稱,分組比賽結算成績後,每組竟都寫出了超過三十種蔬菜!班導師笑說,班上學生前一個學期到教室樓頂的農園學種菜,所以認得很多菜。從這些孩子身上,可以看見近年民間推行「食農教育」醱酵的初步成果。

談到食農教育,就會聯想到日本在二〇〇五年開始實施的「食育基本法」, 將安全飲食、產消關係、活化地區、飲食文化、友善環境、地產地消以及提升糧食自給率的思考,都導入國家政策及法律層級,並開展出從家庭、學校、社區到地方政府都可以依循實踐的具體推進方式,在情感面更提出「感謝大自然的恩惠、以及與飲食有關的人與活動」的訴求,形成席捲日本的全民運動。豐碩的運動成果,不僅台灣民間與政府單位都赴日取經,也成為歐美先進諸國參照仿效的對象。

關注農業與教育的記者、作家楊鎮宇,在《食•農—給下一代的風土備忘錄》一書中寫道:「推動食農教育首先會先遇到斷裂的現象,人與人、人與食物、人與農業、人與環境的疏離與斷裂。」回看合作社與早期共同購買走過的軌跡:用「一籃菜」實現計畫生產、減少食物浪費;透過解說員培訓及入社說明會與新社員面對面傳達理念;社員最期待的「生產者之旅」可以學習最鮮活的農業知識;「主婦食堂」除了提供營養美味的食譜,更讓產品成為連結「食育」與「食慾」最直接的管道。社員在合作社的每一次利用和參與,都蘊含了修補這些斷裂、彼此連結的意圖和行動,也是食農教育在生活中的具體實踐。

本期食農教育專題,介紹新竹分社近兩年逐漸紮根茁壯的綠食育推廣計畫, 投入甚深的計畫主持人彭桂枝分享她觀察到的城鄉差異與結合學校資源的實踐方式;新竹粘巴達假日學校設計一系列課程,在遊戲中帶入食農教育,讓孩子找回與土地的連結;此外,也介紹四款以食物與農業為主題的桌遊,希望不論小孩大人都可以透過輕鬆好玩的桌遊,認識低碳農業、節氣文化、在地米食文化與均衡飲食。

「相信消費可以改變世界!」是合作社的核心理念,而食農教育的最大公約數、也是人數最多的關鍵角色,就是消費者。長期關注農業議題、在台灣推動食農教育法的立法委員蔡培慧說:「食農教育是日常生活的革命!」讓我們一起推動這場革命!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