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鮭.刺網.永續漁業

2019-05-01・產品故事

文/徐承堉(湧升海洋總經理) 審訂/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繪圖/WANQIAN

鮭魚營養豐富是全世界餐桌上廣受歡迎的魚種,生產者湧升海洋總經理徐承堉透過本文分享「野生紅鮭」、捕撈鮭魚使用的漁具「刺網」和永續漁業之間的關係。

2018年台灣總共進口了2萬2千5百公噸鮭魚, 其中大約98.6%是養殖鮭魚(主要種類為大西洋鮭魚,也包括帝王鮭、銀鮭在內的太平洋鮭魚),只有不到1%是野生鮭魚。養殖鮭魚口感偏軟,而且帶有明顯的飼料味,雖然口感較差,但因為供應穩定且油脂較多,反而成為消費者印象中鮭魚的代表。野生紅鮭口感較紮實,甜而不膩,共有5 個品種,品質與價格差異都很大。2018年台灣進口的野生鮭魚,一半以上是低價且缺乏良好資源管理的俄羅斯鮭魚,而較高品質且有環保標章1的阿拉斯加野生鮭魚,僅有不到0.5%[備註]海洋環保標章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為了推動海洋永續利用而提出的主張,作法包括建立追溯資訊、資源與漁業評估及管理方式等規定,範圍包括野生及捕撈海鮮。湧升供應的野生紅鮭同時具備阿拉斯加的RFM(Responsible Fisheries Management,負責任漁業管理認證制度)及MSC(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海洋管理委員會)這2個符合FAO海洋環保標章規範的環保標章。

雖然大部分鮭魚的肉都帶著不同程度的紅色,但是紅鮭最喜歡吃甲殼類及浮游生物, 所以肉色特別紅,因此才被稱為紅鮭。紅鮭是中型的野生鮭魚,只有野生沒有養殖,全球1年大約捕撈18.5萬公噸。紅鮭數量多,所以成為經濟上最重要的魚種;同時紅鮭系群多樣性高,且有良好的資源管理,所以也被視為永續漁業管理的代表。

認識捕撈紅鮭的低碳漁法「浮流刺網」

在阿拉斯加捕撈的紅鮭中,其中8成是以「浮流刺網」在河川內捕撈,因為這是捕撈紅鮭最有效的低碳漁法。許多人說,刺網是「死亡之牆」,台灣甚至有些縣市陸續禁用刺網,為何阿拉斯加的刺網捕撈鮭魚,會被認為是「可永續漁業」,還拿到環保標章?

事實上, 刺網有很多不同型態,包括固定置放於海底的底刺網、漂浮於水面到中層的浮流刺網(紅鮭捕撈使用)、用來圍捕魚群(烏魚)的圍刺網,刺網的原理是什麼?為什麼有些刺網是死亡之牆,而有些不是?刺網也必須有合適的網目才能捕捉到目標的魚種,因此也發展出同一張網上內外層有不同網目、可大小通捉的多層刺網。

刺網

主要捕捉紅鮭及白鮭,其次為帝王鮭及銀鮭。

曳繩釣

主要捕捉帝王鮭及銀鮭,少量白鮭。

圍網

主要捕捉粉紅鮭。

(圖片來源: Alaska Seafood Marketing Institute 網站)

刺網有許多型態,應適地適用

評估漁具的永續性需要考量許多因素,下表列出幾種主要鮭魚捕撈方式及不同的刺網比較:

考慮因素 底(定)刺網 多層刺網 鮭魚浮流刺網 鮭魚曳繩釣 烏魚圍刺網

漁獲選擇性高低

捕捉到非目標魚種的比例越低越好

常態混獲族群 量少的底棲魚

極低

大小通捉

極高 極高 極高

對棲地產生破壞程度

漁撈的過程與棲地的接觸越少越好

覆蓋魚礁造成 幽靈捕撈3

網具遺失造成 幽靈捕撈

極少 極少

對環境產生污染程度

漁具消耗的不可分解材料相對於 漁獲量越低越好

作業中網具容易卡礁遺失

作業中網具容易遺失

極少 極少

效率

捕獲目標魚貨需要的人力及時間越少越好

人力需求少、作業時間短 人力需求少、作業時間長

碳排放量

捕撈所需要消耗的能源越少越好

不需追逐魚群及使用沉重網具 需追逐魚群

魚貨品質

魚貨的新鮮度及完整性越高越好

長時間刺在網上的魚新鮮度/完整性差 短時間刺在網上的魚新鮮度佳/完整性較差 1次1尾活魚上船、魚品質高 短時間刺在網上的魚新鮮度佳/完整性較差

管理現況

有良好的管理且可以達成

不易達成管理 無法達成管理 管理嚴格且可達成管理目標 目前無具體管理辦法
管理方式 網目大、網具大小、施放地點、記名 禁止 網具大、作業時間、地點 作業時間、地點、魚種 作業時間、地點、漁獲量

●永續程度佳/●永續程度中等/●永續程度差

任何一種漁法都要適地適用,才能評估對永續漁業與海洋是否友善。北美太平洋沿岸的野生鮭魚被視為資源管理最健康的魚種漁業之一,也是充分保障當地原住民權益及小型漁民生計的可永續利用漁業,符合合作社一貫對產品的態度,因此是合作社長期選擇的鮭魚來源。讓我們透過野生鮭魚的消費,對永續漁業也多一分理解與關注。

阿拉斯加野生紅鮭輪切
合作社於3月開始供應新品,口感紮實有咬勁!
 
野生銀鮭輪切
生產者為利豐水產,北太平洋的鮭魚資源受到良好的保護和管控,讓漁業得以永續。採曳繩釣的方式捕魚,不但對生態的影響降到最少,且漁獲直接於船上處理和冷凍,保持最佳的鮮度。肉質細嫩,含脂肪率低。
 

註:本文參考資料來源:美國NOAA漁業網站、美國阿拉斯加漁獵部門網站、Alaska Seafood Marketing Institute網站。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