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產地見學】走訪產地,更認識生產者用心
2017-07-24・社內大小事
▲今年合作社之月餅成品:綠豆凸+咖哩酥文/北北分社站督導楊幸玲
台中大甲餐御宴

黑豆蛋黃酥為舊品,但生產者說明,合作社之黑豆蛋黃酥十分有特色,除土本小麥添加外及指定鹹蛋黃外,其中黑豆原料完全指定由喜願本土黑豆,市面上可以說是無法找到類似有如此特色之產品。
咖哩酥因添加之咖哩香料為公平貿易咖哩粉,其香氣十足,更勝於一般有機香料。
苗栗三義笠園有機農場(張恒賓)

百香果則因由外部種植改為室內溫室栽培,導致整片溫室百香果只長爬藤不開花結果所以目前為零收成,也尚未找出原因,再來為為原本預計供應合作社的網紋洋香瓜,本次栽種500株,品種為台灣104號,黃皮綠肉,肉質細緻且水份及甜度高,台灣種與日本種最大的差異點為台灣種之洋香瓜香氣十足,日本種較無香氣,網紋洋香瓜栽種期為80天,良率約為70-80%,一株僅留一顆保持洋香瓜營養足夠,原本預計再一二週即可採收,未料三義地區七月初午後連日大雨,又因支持合作社自本年度開始從介質栽培變更為土壤栽培,大雨一來,雨水漫過排水溝洰,且帶來病菌,造成植株感染,配合不用藥防治,目前已是全軍覆没,待本次參訪後即要整區重整再重新栽種。
介質與土壤之栽培方式各有利弊,介質栽種因離地種植,較不怕大雨侵害,而土壤栽種因植株根系可於土壤中延伸,根系面積較廣可獲取較多營養,也未能說何種種植法較優於值株,面對未來極端氣候的影響,加上減藥或無用藥防治農民僅能盡人事聽天命,能供應給合作社架上的農產品,皆是得來不易。
彰化埔鹽陳慶輝-網紋洋香瓜及其他品項如:西瓜、甘藍菜、白花椰等

陳慶輝表示,在台灣夏季適合栽種的即為瓜類,徧徧瓜類病蟲害極多,以自身栽種網紋洋香瓜為例,本次栽種的品種為台南13號,雌雄異花,雌花內帶有30%的花粉,如自體授粉不完全,有會畸型果的情況產生,本次自授粉期起即遇二週梅雨,沒有蜜蜂協助授粉,必需人工協助授粉,在陰天三天內還可以處理,但超過三天是連公花都沒有花粉可用,就會影響收成率,該區洋香瓜苗幼期用藥防治,待幼苗期後轉有機或介質栽種,不再用藥,然而炭疽病感染會於開花期即感染,病體存於花苞中至後續結成果實後也不會有病徵出現,最易出現病徵時洋香瓜己置於站所架上,主因為瓜類成熟後有葡萄糖產生,有糖份即會發病,而慣行農法採不斷的施藥防治,除保證收成率外,成本也只有約有機栽種的1/3。本次洋香瓜約栽種2000株,同樣一株僅留一顆果實,約8月下旬可採收,收成率約60-75%,但未到收成期也無法預期是否老天賞臉能如期收成,如像張恆賓一樣遇連日大雨也可能受病菌危害。
另天候異常所致,原本農友栽種一甲地的西瓜也因梅雨全軍覆沒、1萬顆白花椰及部份高麗菜也全受影響全無收成,去年颱風行經埔鹽地區,風速高達15級,一般溫室無法抵抗,如設置可抗風災之設施,光是一棚30坪的溫室,可能得花費上百萬的成本,但社員端又如何能接受高單價的水果,對於農友而言,價值與價格的落差,是最難克服的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