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農業的距離,並不遠!
2019-08-05・生活提案
文.攝影/張文彬.曬書店店主
日本漫畫家弘兼憲史創作的《島耕作》系列漫畫,台灣讀者應該多不陌生。自1983年《課長島耕作》開始在日本連載登場,島耕作從課長一路晉升到部長、取締役(董事)、常務、專務、社長,到了2013年開始連載新的故事時,島耕作已升任會長,爬升到一家公司的頂點。從電機製造業起家,主要都在企管財經領域奮鬥的島耕作,晉升會長後竟一腳踩進農業,讓許多讀者大感意外。
讓農業成為日本下一個產業
弘兼憲史披露這個轉折主要來自老朋友新浪剛史。時任便利超商LAWSON集團取締役社長兼執行長的新浪剛史,開始擔任由日本內閣總理領軍的經濟再生本部「產業競爭力會議」民間議員,有機會為農業發聲出力。新浪剛史告訴他,頂尖的大企業家除了公司的事務,也必須顧慮整體的日本經濟,思考企業對國家的責任。因此,弘兼憲史興起「農業是日本的下一個產業」的念頭,在漫畫中設定會長島耕作除了財經界的活動,也開始思索農業的出路。《會長島耕作》漫畫仍在連載,《島耕作農業論》專書則在2015年集結出版。
雖然會長島耕作跨進農業看似漫畫家因緣巧合的偶然安排,但正如弘兼憲史自己表明的,「《島耕作》系列漫畫是一定要出門考察的」,強調作品一定要有「現實感」。因此,《島耕作農業論》呈現了弘兼憲史四處請益與考察的足跡,包括前往大分縣參觀由汽車製造廠商經營的番茄植物工廠;遠到荷蘭向這個人口與土地面積都只有日本的1/8,卻講求合理與效率的農業強國學習,參訪當地的瓦罕寧大學,探究荷蘭農業強盛的祕密;回顧二次戰後日本的農地改革及稻米減產、休耕補助等農業政策法規的制定歷程,分析實施後的利弊得失;同時以名氣響亮的日本清酒「獺祭」和近畿大學人工養殖黑鮪魚的案例,提出主動出擊創造需求與善用資訊科技的農業。
其中對日本戰後農業政策的回顧分析,對照台灣農業的發展歷程與現況,兩者有著高度相似性。弘兼憲史的講法是,日本的農地改革過程「盡是稀奇古怪的故事」,當時設計的一些制度或組織後來反成為農業發展的絆腳石。比如農地改革造成農地零碎化,阻礙農業發展規模經濟;因應稻米供給大於需求的生產調整措施(減反政策),由政府提供補助讓農民休耕也持續引發正反意見的討論,其他包括農地銀行、農業基本法、農業委員會法等政策法規的成效,弘兼憲史認為都還有許多檢討改善之處。
建立青農在地支持 突破農政共生
此外,弘兼憲史還在《島耕作農業論》中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他指出,「長年以來,農業一直被視為日本的神聖領域……農戶、農協和農業研究人員是一個小圈圈」。他質疑,當農業成為聖域,造成的排他性將阻礙企業或其他成員進入,是否反而讓農業發展停滯?攸關農業發展的小圈圈還包括所謂的「農政三角」,弘兼憲史引用前農林省官員的報告指出,執政黨、農林水產省官僚、農協因各自利益的考量形成三者共生的關係,掌控與左右日本農業發展的走向。對比台灣的情境,執政黨政見支票、農政單位政策主張、各級農會的意見動員,乃至中央與地方民意代表的倡議訴求等,這些足以影響農業發展與農民權益的角色是否也形成某種「寄生/共生」結構,頗值得深入探究。
農業課題錯綜複雜,不僅是產業面,還涉及農民、農村,「三農」的問題環環相扣。然而,「問題無法在既有的情境裡獲得解決」,須借他山之石來跳脫框架,突破困境。近年來,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結合各地民間組織,藉由行政院農委會的支持,積極倡議推動建置青農在地生活支持系統,鼓勵小農自發建立網絡發展組織,或許是跨越「農政三角」,發展民間自主相互協力的契機。
弘兼憲史安排《島耕作》系列漫畫從財經跨入農業領域,藉由《島耕作農業論》討論日本農業問題,除了發揮漫畫家說故事的功力,深入淺出說明農業對國家的重要與可能出路,這樣的跨界演出似乎也傳達了一個訊息—我們與農業的距離,並不遠。
共創友善的書業循環是曬書店2019年的目標,由曬書店出發,希望邀請在地的居民一起來寫下或創作對大新營地區的想像及感受,從閱讀到創作到出版,期間也將舉辦讀書分享、走讀和創作歷程分享及成果發表等,期待能和在地的夥伴一起合作促成。同時,推動以手作來實踐美好生活的精神,今年以植物為主題,規劃了竹藝、自然纖維編織、果醬及艾草薰條四個手作坊。
FB 曬書店× 新營市民學堂
TEL 06-6329266
ADD 台南市新營區中山路93-2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