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家人 保護環境 我們有撼動世界的力量

2013-08-15・本土農糧 麥田與雜糧守護

文/張雅雲

原刊登於《綠主張》月刊2008年9月60特集。

人類以恣意行為掠奪環境,大地會反撲,而土地生長供餵養人類的食物自然會出問題。而隨著工業化的分工進程,生產和消費已是截然斷裂。為大量生產而使用化肥農藥的生產者會想到消費者食的安全嗎?又消費者會想到農友是否被剝削了嗎?

台灣也歷經犧牲環境換取經濟成長,但之後我們開始嚐到代價和苦果,一連串的環境公安事件、鎘米流出、農藥殘留、黑心肉品不斷傳出。
當安全的食物都變成是一種奢望時,孤立的消費者還有的希望在哪裡呢?最壞的時刻,總也是改變的時刻。

有一群主婦開始認真思考生活的本質是什麼,致力實踐簡樸的綠色生活,希望讓環境問題獲得改善。1993年這群主婦集結一百多戶家庭的力量,直接向農友訂購米和葡萄,這是台灣首次的綠色消費者運動─共同購買,後續也催生了「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是在這樣的脈絡下,我們的合作社始終致力連結生產消費兩端,搭建美好相遇的平台。

從一包米開始,我們表達照顧小農和土地的心意


共同購買運動是從買米開始,從找到理念相同的農友開始栽種有機米,這也是漫長的陪伴歷程。從產量低、賣相不佳到好吃香Q的米,有機米不是那麼理所當然,而是生產消費共同用心允諾才有的結穗。

為我們種十多年米的老農白坤山,就像是全社共同的爺爺,在特地的時節,我們社員會到白爺爺的稻田焢窯、紮稻草人、插秧收割。當然還有花蓮的良質米、銀川米、宜蘭的稻鴨米,以及屏東福來伯的糥米,這些農友的田也代表社員家庭的延伸支持。

透過友善環境的有機栽種,農餵養我們的肚子、也照顧環境的需要;稻田的存在也確保台灣糧食自主的能力。

從一籃菜開始,我們尋回久違的真情與真味


在「共同購買」過程中,我們希望每一把菜都有名字,讓社員有如此的感覺「我認識您,有機會吃您種的菜,是我們的榮幸。」而農友也能驕傲的說「我給合作社的菜,是會甜的菜。」

社員以每週一籃菜的訂購承諾,許農友生產者安心生產的可能,同時也建立消費者與生產者長期夥伴的關係。因了解慣行農法對環境的破壞,透過與農友的長期溝通和陪伴,我們逐步落實減農藥栽種、有機種植、減硝酸鹽的栽種,創造一個直接面對、資訊誠實、價格合理的市場機制。

在我們搭建的網絡裡,社員可以拜訪農友,生產者與消費者彼此的尊重任信由此而生,菜不再只是菜,而更增添了季節風味、人情和故事。合作社不是追求利潤的企業;社員不是付錢了事的顧客;農友生產者是必需負起責任的。

合作社的一籃菜很不一樣,除了顧及社員營養均衡的需求,同時也傳達珍愛環境資源、支持本土農業、和實踐綠色生活的精神。

60-200809-p0801-600

從一塊豆腐開始,我們倡議反基因改造運動


真實探究豆腐的生產我們才知,多年來台灣普遍食用的豆腐原料竟是「飼料豆」。從引入「食品級黃豆」,製造台灣第一塊標榜非基改的「綠主張板豆腐」,延伸到認識基改作物的不確定風險的自主管理行動,進而倡議反基因改造,呼籲消費者重新思考食品安全的重要。在「價值」與「價格」中辯證學習,一塊家常豆腐也有大學問。

60-200809-p0802-600

從不漂白再生衛紙開始,我們希望為台灣留下好山好水


1998年,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共同購買更積極推出第一個以綠主張為品牌的產品「不漂白再生衛生紙」。

衛生紙的原料是紙漿,製造原生紙漿需砍伐大量樹木;又造紙過程常常會使用「氯」來分離及漂白木漿,同時也製造大量的戴奧辛,隨之排放到河川,而世紀之毒「戴奧辛」更是會危害人體及動物健康。

所以,我們主張以回收用紙取代原生紙漿。如果台灣每個家庭都購買一包不漂白再生衛生紙,就可以留住31,000棵樹、及節省55,000噸的水。
不漂白再生衛生紙是呼應保護環境、珍愛森林及水資源的最好詮釋,還記當年那句「愛護森林,就從擦屁股做起」,正說明家庭主婦誓言保護環境的樸拙心意。

60-200809-p0901-600

從有機棉衣開始,我們希望實踐對土地和勞動者的友善


共同購買運動從未自限於食物的選擇,而是把環境衝擊與我們的生活需求,做認真的學習和探究,並分階段找出能改善我們生活的消費品。

全球慣行農法所種植的棉花,每年噴灑超過2000萬磅的殺蟲劑和除草劑,栽種棉花用掉全球農藥的10%、殺草劑的25%,一件T恤所需的棉花要耗費100-150克的農藥與化肥,農藥對農友及採收工人的健康影響最大,第三世界國家中每年因農藥中毒身亡者超過萬,縫製成衣的剝削加工廠遍佈全球,這些勞工的人權和健康,知名企業卻鮮少關心。2005年10月合作社推出第一件MIT綠主張有機棉衣,除了原料是自美國德州進口,從紡紗到成品是由台灣在地紡織廠一手包辦。我們願意從「衣」開始,實踐對土地和勞動者友善的可能。

MINOLTA DIGITAL CAMERA
圖/李孟瑩提供。

搖籃、菜籃到跨欄,我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以推動搖籃的手推動環境運動,以提菜籃的手,轉變台灣農業生態。」清大社會研究所教授王俊秀曾經這麼形容主婦聯盟的這群媽媽們。

從慣行農法到有機栽種,一路走了十多年,我們社員所支持的有機栽培和減農藥栽培面積仍佔台灣農業面積的極少數。

1995年每週幾十戶家庭訂購一籃菜,一位農友供應,到目前約40-50位的有機菜農和40-50位減農藥栽培果農,每週有3500個家庭持續訂購一籃菜,這不只是一籃菜而是難以計數的社會價值升,因為它減少了土壤、水、空氣污染,減少了人類疾病發生,增加生態平衡。

生活的點滴,都是環保思維的具體實踐,一包米、一籃菜,用愛的料理、食的力量,我們相信消費可以改變世界。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