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者為東豐,產地為花蓮玉里,通過慈心有機認證,種植於長良有機專區,面積約40公頃,周圍環境及水源皆獨立。田區與黑豆、黃豆、小麥輪作。
------------------------------------------------------------------------------------------------------------------------------------------------
合作社的新米開發歷程:嚴謹評估新米生產者
自2013年八月新聞揭露米廠以外來米混台灣米並標示為台灣米出售,引發大家重視「米的來源」。因為混米事件,近年食安問題導致社員人數不斷增加,而合作社現有的米供應量已趨近飽和,所以一直都有打算尋找可合作的米生產者。
但稻子到米的生產過程相當繁鎖,稻穗採收後,需先烘乾、乾穀儲存、碾製成白米,當中管控點相當多,例如:在田區如何避免鄰田污染、是否有有機專用之割稻機、獨立之烘乾燥設備、乾穀是否分開存放、是否有獨立之碾米管線……尋找生產者的時候也必須考慮到誠信問題,比如是否會混雜其他外來米。
同是喜願小麥農友:花蓮東豐有機米
因此,近期內要找到適合的生產者,並不容易。產品開發部先從過往曾接觸過的有機米農開始篩選,花蓮東豐
拾穗農場是喜願契作農友之一,本身也是有機農場,我們決定拜訪東豐,在一月初的花蓮行程中與曾國旗先生聯絡拜訪。
東豐拾穗農場位於花蓮玉里,產銷班有十人,於位玉里鎮的田區主要種植台梗2號,長良的有機專區則主要種長秈10號、台南14號,以及香米秈22號,並採雜糧與水稻輪作。
以開發的角度來說,東豐已通過慈心有機驗證,但合作社仍需查看田區是否有污染的可能;長良田區因是有機專區,鄰居是合作社的生產者銀川,周圍環境相當獨立,故鄰田污染的疑慮可先排除。東豐在生產控管上已做到了:設置自己的乾燥機及小型碾米廠,也有色選機,只碾自家產銷班的稻穀,乾穀是以太空包分農友、採收日期、品種儲存,來源清楚,不會有後端交叉污染的可能性。產品專員確認安全性沒問題後,才將農友合作評估提到供消會議、產品月會討論,最終決議進行合作,請大家安心利用!
因東豐採計畫性生產,每期作的可收成量都會控制在下期作採收前左右銷售完畢。與曾國旗接觸時,東豐僅剩長秈10號、台南14號可供應。東豐拾穗農場因參與小麥契作,與合作社一直都有良好的互動,合作社很感謝他們的供應,雖無法足量,但也紓解了合作社社員的需求。
圖說:農友曾國旗,同時也是喜願小麥復耕的農友之一。採稻麥輪作方式維持田地地力。(圖片來自
喜願麥田狂想5.0)
年輕東豐里長 嘗試種麥子
花蓮玉里鎮東豐里的曾國旗是新科年輕里長,是東豐拾穗農場的負責人,當年因身體因素,決心回鄉跟著父親開始種田,經營東豐有機肥合作社,栽種有機米,利用水旱輪作的方式將農場生產規劃為一個循環的農業體系,從育苗、栽種、收穫、包裝、農業廢棄物處理到肥料生產,貫徹有機、環保的理念。於是來到東豐不僅看麥田,也藉機了解農業廢棄物化為有機肥的實物操作。
三十九歲的曾國旗曾經為了有機稻作,而將原有稻米產銷班的面積縮減,也一直思考什麼作物可以和稻子輪作。去年底曾國旗原計畫到金門了解如何種小麥,巧合下透過慈心驗證稽核員而聯絡上施總兼,所以曾國旗的麥田最晚播種,當有些麥田已抽穗了,國旗田裡的麥子還是短短的麥草。有人問起:「花東地區農作的鳥害嚴重嗎?」國旗的回答也逗趣「第一次種,鳥可能還不認識麥子,還沒被吃。」
在花蓮大家還看了兩處契作栽種點,一是慈濟農耕隊在志學農場的大面積栽種,志學農場裡已有香草作物區和甜蕎、苦蕎種植,七十公頃目前僅開發二十公頃,農友也感受到農作數大的美。慈濟農耕隊投入雜糧栽種,起因是近幾年雜糧價格攀高,不容易取得大量雜糧用來國際賑災,所以有此栽種計畫。
圖說:元旦前後,走一遭花蓮東里的東豐米田,迎面而來是一片小麥景色。
延伸閱讀:
六年級農人的田園夢(2)~曾國旗 作者:黃嘉琳/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