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珍珠不再蒙塵─大潭藻礁守護行動

2018-03-01・飲茶思源

文/李碧恬.第五屆理事


▲生態學者在2017 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到桃園大潭藻礁採樣調查,新竹分社理、監事及近10 位解說員也共同參與了排字空拍並上傳照片至世界海洋日國際網站的行動,讓桃園藻礁首度躍上國際舞台。(圖片提供/桃園在地聯盟)

初次造訪桃園藻礁區的人,往往會驚豔於此處多樣、豐富的生態,但長期以來,這裡就像一顆蒙塵的珍珠,無人關切。直到二○一一年桃園縣政府打算將桃園煉油場,遷至觀塘工業區,一群在地桃園人才發起「觀音不要煉油廠」行動,當時為了有效阻止煉油廠的遷移,於桃園海岸長期調查的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劉靜榆博士,提出藻礁為國寶級自然地景的事實,成功阻卻了開發計劃,也因這次行動,讓桃園在地夥伴初步了解藻礁的價值,於是發起了一連串的藻礁守護行動。

▲台灣的藻礁主要分布於桃園地區,大潭藻礁物種豐富多樣,具生態保育價值。(攝影/潘忠政)

合作社以行動支持守護藻礁

我從二○一二年初在立法院發起設立桃園藻礁自然保留區的公聽會開始,參與搶救藻礁行動,緊接著舉行的第一屆藻礁健行,新竹分社的工作人員也參與籌備,並動員分社的社員,擔綱表演藻礁行動劇,還有社員年年都參加的藻礁健行活動。此外,不管是辦理健行活動、協辦大潭訪問調查營及後續出版、以及對於推動守護行動的桃園在地聯盟,合作社公益金皆有浥注,讓在第一線進行守護行動的朋友,充份感受到合作社的温暖及支持。

▲桃園大潭藻礁發現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攝影/潘忠政)

在前幾年的保護行動當中,著重的是工業區的水汙染防治稽查,期待透過我們的倡議,能更有效管理汙水的排放,讓造礁的殼狀珊瑚藻以及整個生態系有喘息生存的空間。原本完整二十七公里長的海岸線,都是豐富的藻礁地形及生態系,並且孕育了桃園近海的漁場,支持竹圍跟永安兩個漁港的漁撈產業,但因為長期的工業汙染,導致最後僅剩南端約七至九公里海岸,保存了比較完整的生態,其餘海域接近死寂。

雖是如此,若能好好控制汙染,這些生態都有恢復的機會。但二○一七年,生態最豐富的大潭藻礁區,卻因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開發案,面臨被活埋的命運,一旦開發,這塊樂土就再也回不來了,這比汙水的威脅傷害更為嚴重。

藻礁生態價值vs能源經濟利益

在搶救大潭藻礁的初期,參與多年的志工漸漸感到缺乏可以有效支持保存藻礁的立論,因為長期以來,雖然大家知道這裡的生態豐富精彩,但一直缺乏相關科學調查的數據,而開發單位挾著所謂學者說法,一再重覆:這裡沒有生態、生物不多,應該讓開發單位利用才是明智之舉。

▲大潭藻礁區最常見的螃蟹「兇猛酋婦蟹」,背景是紫紅色的殼狀珊瑚藻。(攝影/劉靜榆)

所幸二○一七年六月,包含中研院及許多大學院校生態相關學系學者投入調查,扭轉了這個局勢。學者們到大潭藻礁採樣調查,採樣經基因序列比對後,發現其中有四種新種、兩種新屬的殼狀珊瑚藻;之後由中研院陳昭倫博士及劉靜榆博士共同投稿至國際生物礁研究權威雜誌《珊瑚礁》(CoralReefs),經匿名審查通過後,於八月二十八日正式發表,此時,桃園藻礁生態系統的獨特性、重要性也在國際學術界獲得正式的認證。

即使如此,開發單位卻仍執意要在大潭藻礁區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天然氣發電在全世界研究中皆定位為橋接過渡到綠能的方式,且公民團體參照其他國家的經驗,不斷提出許多替代方案,卻都不被接受。天然氣的供應有替代方法,藻礁被破壞卻是無可回復。本是應該很容易的選擇,在背後的利益權衡當中,卻一再試圖將藻礁推入地獄,甚至在二○一八年一月二十三日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審查專案審查會前夕,我們所接獲的各方資訊,都透露藻礁已無法保留的訊息。

▲2017年12月19日一人一信給小英總統救藻礁記者會,當天將4,300份搶救藻礁明信片送進總統府。(攝影/程美玲)

幸而專案小組審查委員,大都秉持專業、嚴謹審查,在歷經六個多小時的漫長會議後,要求開發單位於四月三十日前將資料補齊後,再予審查。雖然一月二十三日環差專案小組審查會議的結論,讓大家可以稍稍喘口氣,但後續勢必還有更艱難的仗要打。期待所有的社員一起關心,也邀請大家來參與今年預定四月二十八日在台北舉辦的神祕護藻礁行動,再次實踐合作社關懷地區社會、珍愛環境資源的理念。

 

認識藻礁⇒我們的島|藻礁,有事嗎?

搶救藻礁⇒珍愛桃園藻礁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