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的聲音 用Podcast向世界介紹合作社

2025-01-10・社內大小事

文字/莊佩珊 照片/合作社PODCAST團隊

「你好、我好、共好」、「歡迎來到合作真食物單元,ㄓㄣ是真實的真,也是珍惜的珍」、「共同購買是一班列車,大家在不同時間上車,扮演不同角色讓列車持續前行」; 每週一傍晚五點《一籃菜・真心話》Podcast 各個單元準時播出的這幾段節目引言,伴隨輕柔、舒緩的聲音,熟悉而安心,多樣的主題陪著或做飯或通勤的社員。

合作社Podcast《一籃菜・真心話》已經復播兩年,從2023年一開始的第三季,今年要結尾在第八季,並持續邁向明年的第九季。其中迎來了值得紀念的第100 集,也邀請過上百位來賓,包括各部門的職員、擅長料理的社員、來自各地的生產者,還有食農、環境、親子、高齡等各領域的專家,齊聚在小小的錄音室,像是朋友般訴說共好的理念與故事。
 
合作教育大前輩孫炳焱教授為Podcast錄製值得紀念的第100集。
合作教育大前輩孫炳焱教授為Podcast錄製值得紀念的第100集。
《一籃菜・真心話》Podcast有三個單元,「合作大小事」、「合作真食物」、「合作瞭望台」,由三位主持人許淑惠、蕭婉君、林邦文,以及兩位製作人于有慧、莊佩珊組成的團隊,以長期參與合作社,對議題、產品的熟捻,加上成員中過去廣播、企劃的專業經歷,於兩年前接下這個週更節目的大挑戰;從主題、通告、策劃、訪談、剪接全由團隊親自執行,而過去為資深廣播人的淑惠予以肯定地說:「節目的內容、剪接能夠上架,都是具有一定的水準。」
 

挖掘合作動態也串起友好連結

作為合作社對外發聲平台之一,兩年製作將近上百個訪談,Podcast團隊期待呈現合作社的動態,也體現合作社關懷的廣度。拉開節目年度企劃單,密密麻麻標記著社內當月的推廣主題、國際食農環保重要節日、綠主張月刊議題排程,還有預購檔期或節氣時令。

這是大家平時看不到的合作社,理念與產品引導著我們的每一步。聚焦社內動態的「大小事」製作人有慧說:「合作社雖然像超市,但我們希望藉由一個個來賓的故事,讓大家知道我們的行動有其邏輯,不是一般通路。」同樣的,介紹產品的「真食物」製作人佩珊以預購案為例說到:「雖然我們在談產品,但背後是要傳遞合作社一直堅持的惜食精神,以及藉由產品連結友善生產者的行動。」

在友善食農產業鏈中,合作社擁有許多的夥伴,也需要更多的夥伴,深化理念也協助對外擴散。其中的「瞭望台」單元探索多元社會議題,成為對外連結的橋樑,更是合作社觸及非社員的管道。

主持人邦文藉由過去擔任廣播電台主持的人脈,加上團隊成員在各議題領域的學習,如滾雪球般地找來各界專家。倡議永續農法的郭華仁教授、台灣兒童繪本推手林真美老師、旅義的美食作家楊馥如教授等許多專業人士,都曾欣然接受邀訪、暢談食農願景。最近剛播出的土壤學者王巧萍博士的訪談,也獲得許多迴響與分享,更給節目「被看見」的莫大鼓勵。邦文說:「我們不限於社員,藉由受訪者分享,希望能讓有興趣的非社員聽到合作社的聲音。」
 

素人走向台前社內故事一樣精彩

合作社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有故事的所在,Podcast也做到將許多「素人」帶到聽眾身邊,他們的故事在聲音傳遞下更顯得親切鮮活。許多來到節目中的職員平常埋首業務,面對麥克風忍不住緊張NG,然而在主持人淑惠柔和且精準的提問中總能放開心來、侃侃而談。佩珊回想收聽的感受:「產品部同仁對食材、農友如數家珍,敘述時有如連珠砲;物流部同仁以惜福的心儘量保存可用的菜葉,說的時候很是溫柔,這都是工作專業與理念認同最真實的展現。」
 
產品部專員郭懷恩上節目介紹中秋預購,並應景演奏「水調歌頭」一曲。
產品部專員郭懷恩上節目介紹中秋預購,並應景演奏「水調歌頭」一曲。
而來到節目分享食譜的社員們,更是臥虎藏龍、令人驚艷!主持人婉君與來賓輕鬆的對話,讓人感到下廚是一種樂趣。分享天然調味食材應用的雪霞姐,講起合作社的蝦米時,讚不絕口的興奮感;談到雜糧料理的曼芬姐,像母親對孩子般的鼓勵;又或是曼妮老師幽默、不時夾雜軟糯台南腔的台語說明,都讓人不由得更加親近食材料理。婉君常在節目結尾時,說要趕快去站所一趟,她甚至說到,自己最大的收穫就是「廚藝進步了!」
 
宜手作陳宜芳老師認同合作社理念,來到節目分享雞胸肉年菜料理。
宜手作陳宜芳老師認同合作社理念,來到節目分享雞胸肉年菜料理。
小人物的故事也是精彩的,有慧由衷地說到:「他們或許不是名人,但社內也有精彩的故事。」而聲音超越時間、空間的傳播,「像是揭開合作社的神秘面紗,讓大家看到更真實的一面」。
 

持續進步為合作社發聲

在兩年的播出時光中,《一籃菜・真心話》累積了不少的收聽與肯定,成為往前邁進的動力。婉君提到,曾經在生產者之旅被同行夥伴認出聲音,她感性地說:「只是推廣產品、好好買菜備餐,也能得到共鳴,真的很開心。」淑惠也提到在共識營隊中,有學員主動推薦Podcast 以介紹「地區營運」的節目作為教材,她深深感受到「用白話的方式把合作社的行動傳遞給大家」所發揮出的正向意義。
 
合作教育大前輩孫炳焱教授為Podcast錄製值得紀念的第100集。
前理事主席李修瑋從民主治理談地區營運的意義。(于有慧提供)
或許有社員也發現,第八季開始節目開場加入了一段來賓對合作社的推薦詞,這是Podcast節目持續優化的嘗試。正如邦文所說:「現在已有忠實聽眾,但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Podcast團隊也期許在內容與形式上一次次進步,未來將以更多樣活潑的方式,讓大家認識合作社。


(首圖圖說:Podcast團隊於錄音室合照。(林邦文提供))

推薦閱讀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