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金輔導智立勞動合作社轉型 成為更好的生產者
2022-11-11・合作聯合國
文/于有慧‧第八屆理事 攝影/郭宏軒
與生產者相互提攜是主婦聯盟合作社(下稱合作社)向來堅持的道路,2022 年,在產品部努力協調下,促成合作社第一個以公益金支持的小型生產者輔導計畫,委託好食機食農整合公司(下稱好食機)食品技師曾詮祐,協助本社小型生產者「智立勞動合作社」盤點產品製程、建立科學化管理習慣。經過三個月密集測試,曾詮祐說:「食品安全重點不在規模大小或是工廠登記,而在食物生產的流程管理品質,智立合作社建立了科學管理制度,現有品項在安全上可以信賴。」好食機以專業輔導小型生產者
走進位於台北市北投區安靜住宅區內的智立勞動合作社(下稱智立),社員黃素瑤正拿著果醬紀錄讓好食機專案輔導技師曾詮祐檢查,完整製程紀錄是這次執行專案的重點。食品安全規範的起點在於能追溯各批次資料,平日有紀律地記錄就在打基本功。「他們其實平常就有在做,只是沒有按系統歸類和表格化」,曾詮祐說。
嘉義大學食品科學系一畢業即取得專業食品技師證照,曾詮祐不到30歲已在不同類型加工廠歷練,協助小型生產者轉型是他心目中有社會意義的工作。他的陪伴則深受智立夥伴肯定,「專業、態度溫和又堅持」,創辦智立的翁美川如此形容,黃素瑤則說:「在製程管理上學到很多,以前不太清楚糖度和酸度的關係,也沒有儀器測量。詮祐給我們觀念,還有落實管理的方法,讓我們成長。」
食品安全不在工廠登記,在方法
智立的前身是社內的「媽媽生產班」,合作社早期創辦人之一的翁美川,為實踐二度就業婦女、社會弱勢者的尊嚴勞動,成立智立勞動合作社,產品100%使用合作社食材,也只在合作社上架。最初為消化農產品盛產與格外品,開發果醬、鹹醬料,也在風潮之先,並研發滷牛腱、滷花生、什穀飯、地瓜圓等冷凍方便食品。隨著合作社產品推陳出新,智立產品利用率下滑,生計備受衝擊,產品部2020年即有意安排輔導計畫,幾經周折,今年終於實現。智立的規模小,在現行設定標準下,並不需要工廠登記,衛生局歷年抽檢亦未曾有重大違規。輔導計畫是在智立現有基礎上,協助建立食品安全科學化的管理原則與方法;理解相關食品衛生法規、建立安全衛生操作觀念,透過討論操作,讓夥伴理解產品生產管控點的意義、製程中可能的風險,以及將作業過程以表單管理,方便溯源。
曾詮祐也協助找出過去一些反應單可能的問題源頭並加以改善,像果醬瓶口髒污,要求智立在清洗果醬瓶後要確實晾乾。重新檢視產品性質與管控,改掉滷花生及什穀飯在包裝後沒有必要的後殺,直接冷凍保存。因應法規修改,曾詮祐也建議調整果醬配方,考慮取消果膠添加,以提高糖度,拉長熬煮時間,透過水果本身的果膠增加稠度,也能改成常溫品上架,增加社員利用。
以職人精神打造食品風味
好食機自許為「職人製造所」,致力於小型生產者輔導。過去智立強調保留食物原味,採固定配方與製程,產品風味各批次或有差異,曾詮祐期許智立建立職人精神,採取更高標準的自主管理,兼顧風味、安全與製程品質;風味是來自好食材及對產品的定位,用有科學依據的方法,例如從調控溫度來控制產品的品質。曾詮祐說,與中大型加工廠合作或許節省溝通成本,但「好像少了些社會價值,合作社若能整合社內資源,培力社員或既有小型生產者建立自主管理規範,甚至通過驗證,在專業上並不困難」。以果醬為例,一般工廠最低批次量要200公斤,做出來的味道大同小異,小型生產者則可運用特殊季節才有的小批次食材,像紅肉李、水蜜桃等等外表損傷無法上架的格外品、或酸度過高者,做出多樣性、季節限定、風味獨特的果醬,惜食愛物,保留在地食物文化,更突顯合作社產品特色。
串起這次輔導合作計畫的產品部對智立的未來寄予厚望,產品部品保課課長吳蕙芬說:「讓智立能持續穩定的運作下去,甚至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勞動者共同參與,是合作社挹注公益金、導入第三方輔導的目的」。
(首圖圖說:接受輔導課程充電、製作產品更有默契。左至右:周孟穎、黃雅君( 阿寶)、翁美川、輔導師曾詮祐、黃素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