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編輯手記:循天然生活之道
2015-09-02・減塑減廢
文.攝影/張良一
編輯手記
7月初,提出「無塑生活」的專題方向時,總社編輯委員會於會議中討論著塑膠也是這世代文明後果的一種再利用方式,完全減除的背後,應該是回頭思考石油、天然氣的使用意義。這些天然物質原本安然地存於大地之中,問題發生在取用及回歸之道,樸門設計裡將水分為上水、中水及下水,分類使用並自然分級回歸土地中循環,並非得污到極致、用到窮盡了,再挑戰自然的道理。面對不可也不應改變的自然,必須相信─剝奪了水道,水道自會回到自己的道路上─的那份慎重。
再想「減塑生活」,思考著如何減?減什麼?尋找著減塑生活家,一種全面的、根本性的疑問出現了:減了多少才算達到標準?將友善的產品便利地包裝起來,是更接近理念,或者遠離了自然?─我們使用著後果,再製造更多後果去緩衝問題出現的時間與程度。活在大自然裡,孕育生命的地球像是宇宙的子宮與巢穴,需要與衝突中,我們與自然之間的連結必然存在著遺忘的生活智慧,讓生命能夠永續。於是,循著「天然生活」回到源頭,赤裸的生活安靜地像個熱鬧的乍暖山野─我們已得到太多、也離得足夠遙遠,這ㄧ切還在─春天是膚衣、夏天有蒸浴、秋天撿拾作畫的材料、冬天思考或入眠,回到遺忘的擁抱之中,重新活著。
封面
現在的農村,稻子收割後就直接載到米廠烘乾,以致於,越來越難看到曬穀畫面。不過,仍有少數農民堅持用最天然的陽光曬穀。烈日下揮汗曬穀非常辛苦,但是他們深知,加了陽光的日曬米飯,其美好滋味遠非機器烘乾米所可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