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PVC的惡毒一生

2013-11-12・減塑減廢

文/月刊編輯室整理 資料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

當大家沈浸在黃色小鴨所帶來的歡樂時, 我們要把大家拉回殘酷的現實, 談一談黃色小鴨的原料PVC與它不為人知的一生。談及塑膠與PVC,除了關注使用時所釋出的毒物如何危害人體, 以及丟棄後對環境的禍害, 我們也應當把焦點放在PVC 的生產過程—原來這個毒物作為消費品來到你家之前,早已對地球、生命造成無以彌補的傷害。回溯PVC在台灣的歷史,牽引出的是一串環境醜聞以及土地上人民的苦難。

PVC的一生都是毒!

二十世紀人們大量開採石油,除了生產汽油、柴油,更將原本油氣中不要的乙烯、丙烯製造成各種塑膠用品。其中,添加了氯、塑化劑與安定劑的聚氯乙烯塑膠(簡稱PVC),模仿真皮、木材、布質特別維妙維肖,而且價格低廉。如今全球有五分之一的塑膠都是PVC,遍佈我們日常生活中。

PVC被國際環保組織稱為毒塑膠,不只是因為它添加了有毒物質,而是因為PVC整個生命週期,從原料開採、生產製造、消費使用,到最終的廢棄階段,都會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看看下圖「PVC的生命週期圖」,每一個骷髗頭都代表對人體或對環境有害。

M-201311-122-p2001-600

▲PVC的生命週期圖

台灣在二次大戰後接受美國金援,支助王永慶開辦以生產PVC為主的「台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塑),從日產四噸的小公司,擴大至今日年產二百八十五萬公噸、全球最大的PVC製造者。然而,PVC的生命週期充斥毒物,從原料開採、生產製造、消費使用,到最終的廢棄階段,都會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台塑生產PVC賺進大把鈔票,卻也讓台灣土地與台灣人民賠上健康。

塑化就在你身邊

PVC本身非常硬, 在太陽和高溫下會裂解,因此必須添加大量塑化劑與安定劑,才能做成各種形狀的塑膠用品。軟質PVC,像保鮮膜、點滴管,塑化劑含量高達70%以上,等於是PVC浸在添加劑中。塑化劑會影響生殖能力,誘發肝腎癌症,特別威脅嬰幼兒;在流體或遇高溫、油脂時,可輕易從PVC中流出來,進入人體。安定劑則多為鉛、鎘、鋅、鋇、錫等重金屬,其中鉛會使小孩神經失調、降低智能,鎘會傷腎、造成軟骨症。

在台灣,環保署曾於二○○五年研擬三階段禁用PVC,但遭到業者強烈反彈而不了了之。二○一一年爆發塑化劑風暴後,標檢局規定橡皮擦中六種塑化劑總量需低於一%,衛生署也規定食品包裝材料檢出DEHP小於1.5 ppm、DEHP小於0.3 ppm,環保署則預定二○一三年起禁用PVC保鮮膜。法規的制定尚在各方角力之中,而PVC早已充斥日常生活。

PVC正在淹沒我們的生活空間。學習辨識這類毒塑膠,是消費者行動的第一步。《商品標示法》雖要求商品標示成分,卻未規範標示材質,因此多數塑膠品僅標示「塑膠」,只有部分商品會主動標示「PVC」或「PVDC」,供大眾辨識。塑化劑風暴後,有些商品會強調「無毒環保PVC」或「不含DEHP的環保PVC」,而一般人也多只會在意使用時的問題,誤以為只要塑化劑含量「檢驗合格」的PVC就沒有環保問題,事實不然,即使不添加任何添加物,PVC在生產和廢棄的時候,就已經造成環境汙染,也會讓接觸的人受到健康迫害,因此PVC絕對不是環保材質。所以我們主張:一、從生活中的非必需品( 例如文具、禮品、包裝) 開始淘汰、拒用PVC,而生活中的必需品( 例如水管)則應設法研發替代品。二、強制標示其成分為PVC,而非僅標示塑膠,好讓民眾選購時可以參考。三、所有PVC物品( 容器+ 非容器) 都強制回收, 集中高溫一千度以上焚燒,杜絕二次汙染。(本文摘錄自《教育手冊:美好生活少不了它?台塑仁武廠和PVC的故事》)

M-201311-122-p2101-600

如何辨識PVC?

延伸閱讀

《教育手冊:美好生活少不了它?台塑仁武廠和PVC 的故事》

看守台灣基金會-您還在使用PVC 嗎?? 

原刊登於2013年11月122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